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村民的内生动力这样被激活
2018-12-13 11:11:1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黄梅 龚后雨

“没想到北京来的这些秀才还真有一套,他们说的做的我之前甚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我们柏林寺村大塘黄格湾整得变了样。”10月9日下午,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村民黄富和感慨地对记者说。

2017年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选定柏林寺村为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示范村,指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为柏林寺村扶贫帮扶单位。

柏林寺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南部的浅丘陵山区。首批试点自然村大塘黄格湾户籍120户、530人,人口大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为121人,且以中老人为主,平均年龄在62岁。

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过去的柏林寺村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漫步在柏林寺村大塘黄格湾的乡间小路,只见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村舍前后干净整洁。村头一棵高大的皂荚树下,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聊天。新建的村史馆里,两位村民正聚精会神地下棋,一派祥和宁静的乡村景象。

这一切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百家宴

今年4月初,中规院组织院内8个所室20余名精干力量,来到柏林寺村现场调研。有人想:“不就是个小村庄嘛,半个月就可以完成全部规划,而后去申报、申请资金,组织施工,年底前一定能出效果。”

让中规院驻村工作队没想到的是,刚刚进村的时候,迎面泼来的是一盆冷水。开会找不到人,入户访谈村民没兴趣聊,很多村民甚至不知道村里来了“共同缔造”工作队,更不懂“共同缔造”是干什么的。

为了能吸引村民、引导村民、融入村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量,在“五一”期间共同组织了“周末百家宴及美食评选”活动,每户分别拿出一个“拿手菜”参与评选,村民参与热情高涨,原定10桌百家宴,结果临时增加为15桌,坐不下的村民站在一旁,观看村民们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

通过这次活动,中规院驻村工作队终于实现了在村里的漂亮“亮相”。工作队又逐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朋友,宣讲共同缔造的做法和意义。村民们的思想明显有了转变。

“共同缔造就是要激发村民脱贫致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转变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成为村庄建设发展的主力军。”红安县副县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石炼说。

“1+4N”

按照共同缔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思路与要求,在各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柏林寺村建立了推进共同缔造的“1+4N”的组织机制。“1”是发挥村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村党支部书记刘有福为首的村两委在村内具有很高的威信,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力量;“4N”包括村组理事会、村经济合作社、专项责任组和村落事务监事会;四个组织以理事会为核心,各司其职,推动村落共同缔造。经全体村民选举,大塘黄格湾成立了由9名成员组成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为村老书记黄忠红。

黄忠红告诉记者,理事会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方向,并以内外部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村庄建设财务监督小组、村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小组、村庄公益及关爱老人小组,各自负责共同缔造中的不同领域工作。

红安县高度重视柏林寺村共同缔造工作,成立了由县长田胜辉牵头,副县长石炼具体负责,红安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环保局、环卫局、农业局、七里坪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参与的柏林寺村共同缔造工作组,重点对接村民的建议要求,协调管理办法创新、资金整合方案等问题。

“四点半”课堂

中规院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调研中发现,村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对于“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理念,都不知其为何物,更不要说小孩子。为此,驻村工作队开始为村内的孩子举办“四点半”课堂活动,就是在孩子们下午四点半放学后,为他们讲解生活中的基本卫生常识,如什么是“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废弃物有哪些创新利用的方式等,并叮嘱孩子们要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四点半”课堂活动成为驻村工作队向村民持续宣传共同缔造理念的有力平台。

中规院村镇所主任研究员曹璐介绍说,“四点半”课堂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续不断开展各种活动。今年7月6日,“四点半”课堂组织村内的孩子和村民以“柏林寺的美丽蓝图是什么?”为题目展开讨论;7月13日,“四点半”课堂组织了“爱我家园绘画大赛”,引导小朋友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7月19日,“四点半”课堂设立“废物利用”小手工课堂活动,教小朋友如何用旧矿泉水瓶制作简易的花盆美化自己家的院落;7月27日,“四点半”课堂组织了“小手拉大手”垃圾清理活动,同时也向孩子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知识;7月27日,“四点半”课堂组织了“共同缔造美丽乡村演讲表演赛”,吸引了大批家长参与,孩子们的演讲、朗诵、舞蹈等文艺活动成为了宣传环保理念最直观、最有力、最深入人心的形式。

“柏林寺之声”

由于村民们居住较为分散,加之许多村民不定期外出打工,要召集大家开会并不容易。为此,驻村工作队和理事会一起开通了名为“柏林寺之声”的微信群和“柏林寺之声”公众号平台,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村民。“柏林寺之声”微信群自从6月开始运营至今,入群村民已近270人,搭起了有效的交流平台。微信群持续直播村民理事会会议、驻村工作队近况,调动了村民开始持续关注和思考村落发展问题。村民在微信群中积极发言,发表个人对共同缔造工作的理解认识,讨论村庄发展方向,也给村两委理事会和驻村团队的工作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村民理事会成员也依托微信群,收集村民意见,获得村民支持,高效率地完成了调解拆迁、修建道路等工作。

“柏林寺之声”公众号平台目前由驻村社区营造团队进行维护。公众号创立了“百灵快讯”新闻平台,每日向村民推送村内的大事小情,同时将共同缔造建设理念植入新闻播报之中。截至8月上旬,公众号文章的评论浏览量均在300人次左右,最高浏览量达到1000人次。

生态农业

刘有福坦言,村民最关心的其实是如何振兴村落经济,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乡贤刘灵敬2012年回乡创办了生态农业公司,为村民就业和脱贫攻坚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中规院于5月22日邀请刘灵敬及村民代表赴北京参加生态农业培训并参观了北京小毛驴生态农场,为更多村民普及生态农业种植的观念。工作队还组织柏林寺村理事会成员和有意愿创业的部分村民赴罗田县燕儿谷、河南省新县七龙山生态园考察学习农地流转经验、生态农业植物种植技术和景观营造方法。通过系统的参观学习,村民们更坚定了创业的决心,目前已经有部分村民正在筹划和刘灵敬的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组建经济合作社。

村民一直为生态蔬菜的销售问题担忧,中规院驻村工作队为村民设计了生态蔬菜销售的外包装,还决定帮助村民开发一套用于生态蔬菜销售和劳动用工组织的APP小软件。

目前,刘灵敬的生态农业基地有80多名村民就业,固定工每天都有30多人,临时用工每天达到50多人。平均每个贫困户每年能在刘灵敬的生态农业公司就近打工获得五六万元的收入。公司共带动贫困户121户600余人增收,2017年发放工资206万元。

中规院院长、柏林寺村“共同缔造”项目总负责人杨保军说,开展示范村建设的难点是把村民思想从“等靠要”转变为“主动想主动干”,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