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让进公厕如到家般温馨舒适
2018-12-16 13:10:1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任 彦 司春华

“残疾人是坐轮椅上厕所的,他们从厕门坡道上来,拉门的把手就需要做低一点儿。公厕内的水龙头也不能安装得太靠洗手池内侧,身材不高的人站在洗手池边洗手会不方便……”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主任张平每周至少要跑三次公厕改造现场。他总是身体力行地去感受厕所建设中的每个细节,因为他的愿望是,以后大家进杭州的公厕,就像到了自己家那样,温馨舒适。

2017年,杭州市在推进公厕规划标准完善、服务品质提升、长效精细管理、共商共管营造等方面,不断地努力创新。如今的杭州公厕基本实现了“无臭味、有厕纸”、“有洗手水、无地面水(渍)”。“厕所革命凸显人性服务”也成为杭州2018年度市民评比的十大新气象之一。

部门联动 机制创新

“干净、整洁、免费、方便一直是杭州公厕的‘代名词’。2017年,杭州市配有专职保洁人员管理的公厕已达1627座,主城区基本形成了‘10分钟如厕圈’。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前进一步,难度很大。”张平坦言,一年多来,他有很大的压力,但面对挑战也很兴奋。

“杭州公厕有个问题,一直以来由多部门管理,比如市区公厕由我们负责、旅游公厕由旅委负责、农村公厕由农办负责,不同部门间的公厕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都不统一。”张平说,为了推动工作,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上门去找其他部门负责人沟通。

“过程很顺利,各部门很快达成了共识。”张平说,在此基础上,市城管委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联动旅委、农办等部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社会民意后,制定了《杭州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统筹推进城市、旅游景点和农村公厕的建设管理。

“我们几个部门携手合作,各自发挥长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平说,比如依托市旅委的程序,中心在4月发布了“杭州找厕所”微信小程序,提供市民和游客自由选择附近位置的公厕。该程序还分为中文、英文、日语、韩语四个版本。

管理规范 标准创新

有了部门合作还不够,要让杭州公厕管理更规范,统一标准也很重要。

从今年年初开始,张平带领业务骨干,加班加点对2009年由市城管办印发的《杭州市区星级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导则》进行重新修订。经过连续半年的奋战,他们在8月制定完成并实施了《城市公共厕所设置标准》。这是杭州市首部城市公共厕所设置地方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城市公厕的规划指标,对公厕内外标识标牌、平面布局、内部设施、通风除臭等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其中,新建公厕面积、无性别厕间数量等4项指标的设置,填补了国家标准空白,除臭、无障碍设施等4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出台了这个标准后,不管市区公厕,还是旅游景点、农村的公厕,都可以参照来做。我们还承诺,随时随地给旅委和农办提供技术支持。”张平说,新的地方标准适合杭州全市,首先考虑的就是让使用者如厕舒适,例如,规定城市道路商业性路段,步行3分钟可如厕;旅游景区间隔600米到800米,需设置一座公厕;新建公厕面积不小于75平方米。

温馨如家 技术创新

杭州公厕有“二无二有”的特点。“二无”是“无味”和“地面无水”,“二有”是“有纸”和“洗手有水”。张平说起这事很自豪。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游泳,发现泳池边放置着一个大风力吹风机。一问才知道,在泳池边使用大风力吹风机吹风,泳池内溢出的水会很快干掉。我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借鉴在公厕建设中。”此外,张平表示,调研时还发现很多公厕晚上不够亮,人们容易摔跤,因此,市民夜间如厕照明问题也需要重视。

为此,今年,杭州城区在提升改造公厕100座项目上试点安装了吊(壁)扇或小型鼓风机,确保厕内地面始终保持干燥、无积水,另外还换上了同等能耗的LED灯,确保照明水准已达到居家水平。

“我和同事们讨论公厕问题,很多次大家都提到母婴、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厕问题,所以,我们加大推进了‘第三卫生间’建设。”据张平介绍,今年杭州会在74座公厕内配设“第三卫生间”,以更适应杭州旅游城市的定位。

“未来,我们对杭州公厕的建设与运营还有很多想法,最强烈的一点就是要拓展服务范畴,让每个公厕都变成一个综合体。”张平说,去国外考察时,发现很多厕所都变样了,一半卖咖啡、一半是厕所。客人络绎不绝,谁都不介意这样的布局。

“要让公厕不再产生‘邻避效应’,就要继续提升品质。只要外观协调、没有味道、有服务质量保证,这事肯定能成。”张平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