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礼赞辛勤劳动者 实现伟大中国梦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时代劳动者风貌
2018-12-16 14:43:41来源:中国建设报


最美农民工的“张拉”人生

徐露平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肥东制梁场副场长

中共党员。2016年,曾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称号并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当选安徽省职工技术协会副会长,2018年4月当选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

“从普通的张拉农民工,成长为企业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再到兼任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意味着我肩负的责任更重,我会永葆农民工的本色,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本报记者 龚后雨

2018年4月9日,在安徽省总工会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最美农民工”徐露平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成为安徽省当选该职务的首名农民工。

会议一结束,徐露平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施工一线,开始他每天的工作。

1999年,19岁的徐露平来到湖北省孝感市环水湖大桥施工现场,从事预应力张拉施工,从此与张拉结下不解之缘。他先后转战中铁四局杭州湾跨海大桥、京沪高速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合肥-蚌埠,以下简称“合蚌高铁”)、合福(合肥-福州)客运专线和连盐快速铁路等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工地,一干就是18年。

张拉是建筑施工尤其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全称预应力张拉,即构件中提前加拉力,应对结构本身所承受的荷载。许多人眼中枯燥乏味的张拉施工,在徐露平看来,却大有文章可做。

作为新手的时候,每到一处,徐露平总是对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边学习、边琢磨、边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这使他在张拉技术上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靠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对工作进行改进,对工艺进行革新,对工具进行发明创造,徐露平迅速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

在大规模的高铁建设中,预制梁穿束工序不可或缺。2009年,在合蚌高铁下塘制梁场,徐露平发现每次人工穿束需要6到8个人,且要耗时8小时左右。怎样才能省力省时呢?徐露平对照图纸和施工用具反复琢磨、实验和总结。为了把自己的构想加工制作成实物,徐露平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加工场里。为了尽量节省制造费用,他一有时间就往废旧钢材市场里跑,有时跑十几公里只为了买到便宜又合适的螺栓。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露平终于成功发明了“钢绞线自动穿束机”。试验证明,机械穿束仅需2到3个人,用时不到5小时。除此之外,机械穿束比人工穿束钢绞线每根至少节省材料15厘米,仅此一项,每片梁就节约成本700元左右。徐露平的发明广受欢迎,“钢绞线自动穿束机”很快推广到了其他梁场,仅此一项就为项目节约成本近300万元。

2014年,徐露平在连盐快速铁路东海县制梁场担任现场队长期间,一次施工现场在张拉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钢绞线滑丝现象,现场施工人员一时束手无策。徐露平马上建议使用槽钢和钢板代替支架,把滑丝的钢绞线给退了,整整用了8个小时。险情解除后,徐露平开始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最终他根据施工经验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台退锚支架,该支架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保障了退锚的可操作性,且制作模型简单易加工,增加了退锚支架的实用性。

尝到了小发明带来的甜头,徐露平越干越来劲。他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达70多次。

2016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中铁四局四公司肥东制梁场工作,同年4月“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由徐露平任组长的创新工作小组成立不久,就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将相关工序前置,钢绞线预留长度为150毫米即可张拉,比普通穿心式千斤顶单端可以节约450至500毫米长钢绞线,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来,在徐露平的带领下共完成小改小革14项,为梁场节约成本约361万余元。其中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压浆自动上料系统和预应力夹片平分装置3项发明获颁国家专利证书。

徐露平把满腔热忱都投入到项目施工建设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不仅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劳动模范”,还光荣当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十大新型农民工”。2016年1月27日,他再一次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同时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忙碌的他对家人的照顾就少了很多。2015年,妻子电话告诉他孩子病了,高烧40度。虽然工地到家仅需5个小时的车程,但直到孩子住院的第3天,他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妥当后才回家看孩子。等孩子刚一出院,他又匆忙地赶回了工地。

由于工作辛苦又不规律,徐露平患上了严重的胃病。2016年,徐露平的胃病犯了,疼得厉害,饭都难以下咽,去医院做检查确诊是重度胃溃疡,需要住院治疗。但考虑到施工进入了关键阶段,他拒绝入院,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制梁结束后再去医院输液。那段时间他平均每天只休息4个多小时。

张拉看似只是一道简单的工序,却可以大大提升项目的质量。徐露平,一个淳朴的农民工,坚守张拉岗位,用他的汗水、智慧和努力,演绎着一个个看似平凡却极具价值的故事,也不断丰富着自己人生的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