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项目化教学需走出四大误区
2018-12-17 10:51:4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王寿斌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施的流程分为5个阶段: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讨论;学生制定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项目;记录归档,应用实践。

项目化教学在我国不是新生事物,有许多学校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尤其是近几年,更有许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材或辅导资料陆续进行了“项目化”改造,为项目化教学在我国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许多职业院校的项目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轻则影响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及,重则存在走弯路入误区的风险。笔者结合历次教学比赛的评审经历以及平时深入课堂听课的感受,尝试梳理目前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只重实践,避谈专业理论

众所周知,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场景为中心,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手来,避免整堂课听着教师照本宣科地讲理论,这也是项目化教学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虽然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不仅是协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更需要通过项目指导和总结来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由于有了一定的实践体验和经验,学生再来学习专业理论就会比较容易,而有了理论层面的提升,学生才会对项目实践“知其所以然”,这是项目化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教师只重实践操作,忽视理论知识传授,则严重背离项目化学习的初衷。

只重个案,忽略学科体系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以,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项目化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当前,很多专业教材为了迎合这种教学需求,往往特别重视“项目”的趣味性,而普遍忽视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即所有的项目叠加,不足以覆盖或支撑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造成学科知识过度“碎片化”。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化教学”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自主建构而获得,这种路径可以是传统低效的“灌输”,也可以是舒适高效的项目化获得。但教育更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因而在改良知识获取方式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科知识的体系化。有些项目化教材虽然编得不错,但有些教师因为思想上不重视,或是课时不够用,对教材上的项目进行随意“跳选”删减,在客观上导致学生无法体系化地获取专业知识。

只重本例,弱化项目拓展

有过项目化教材编写经验的教师肯定了解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其中,能够涵盖尽可能多的、特别关键的知识点,是入选的重要条件。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许多年来,在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的钳工实习所普遍采用的经典实习项目都是手工制作一把四方铁锤。这个项目之所以经久不衰、经年不改,主要是其制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到《金属工艺学》中划线、测量、锯、錾、锉、磨、铣、钻、攻丝、倒角等工艺,以及多种测量工具的使用。然而,众所周知,无论是从无到有的新创项目,还是以往有人曾经探索过的实践案例,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不可能包含本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一个具体项目时,一定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适当对项目进行必要的拓展,以使学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只重模仿,满足简单验证

由于项目化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协作性、创造性,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项目化教学更是创新教学和教学创新合二为一的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较大比例的教师只满足于让学生根据教师或教材上提供的统一“步骤”进行“验证式”制作。如此操作虽能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也能立即看到显性的成果,对于激发学生的继续学习热情大有裨益,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机械模仿,却不会独立思考。这样的学生即使“考”得了高分,甚至因为“熟能生巧”而练成了技能“高手”,可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却难有创新。所以,教师应充分领会项目化教学的要义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而不在于要求其顺利模仿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操作成功,但不成功的项目实践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习过程,同样具有探究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与多媒体课件、趣味游戏等在教学中的运用相类似,项目化教学只是知识与技能传输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与规范化来看,在学生开始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仍需要进行必要的导学、导练,使学生明确知晓学习目的和训练目标,在练习结束前亦需要进行全面总结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有较大的收获。

(作者系浙江永嘉学院副院长、教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