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保护式更新迫在眉睫 城市有机更新需多方聚力
2018-12-17 14:50:4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月芹

随着我国大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我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城市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新城、卫星城不断出现,老城面临复兴。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早期的重建、复苏、更新、再开发、再生到城市复兴,如同人的生命轨道有迹可循。

城市更新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已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拆旧建新式的城市更新,发展到城市有机更新的新阶段。这不同于过去大刀阔斧式的大拆大建以及简单的推倒、拆除、重建的更新,土地资源利用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新阶段,因此要把历史风貌保护和存量改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式更新迫在眉睫。

城市是文化的博物馆,反映着特定时空的人的生活方式,它的每一条水泥板路、每一座旧屋老厂都在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的演化过程,并忠实记录着文明基因。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时代文明,老城在见证,老建筑在记录——我们踏着过去而来。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40年城市发展改变生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城市工作,于2015年12月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共识。

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城市,城市更新已经开始起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相继出台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不仅一线城市,不少城市化进程较早的省会城市和热点城市也站在城市更新的节点上。以浙江省为例,挺进一线城市行列的杭州就面临着这一历史机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云山,钱塘繁华。作为G20峰会、2022年亚运会的主办地,杭州正在从区域核心城市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都市转变。杭州正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不仅是自身的历史积淀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赋予杭州的历史使命。

通过城市更新,充分发掘杭州历史文化、工业遗存为代表的丰富城市底蕴,对保持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大意义,这既是杭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杭州打造历史古城与新兴之城、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

保护不是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

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定经历过老旧、更新、再生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重建,到70年代的城市更新,再到90年代的城市再生,事实上,城市永远面临着保留与淘汰、新生与衰亡的挑战。城市更新的本质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而放眼全世界各个城市,每一次发生的“城市更新”都是强调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这样描述对城市更新的定义:城市更新改建作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于城市发展之中,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防止、阻止和消除城市衰退,通过结构与功能的不断调节适应,来增强城市整体机能,使城市能够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动态的平衡。

“我们保护的目的不只是作为对象的建成遗产躯壳,更是为了缓解我们自身对不确定未来的恐惧,在失去和变化的困扰中,唯有仅仅抓住残剩的遗产,方能保住应对的定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常青强调,保护不是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保护是为了传承历史上择居和宜居的建造智慧,同时也可为今天的设计创意提供史地维度和创造根源。

常青进一步解释说,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以工具理性为导向,以人类社会合理进化为目的革故鼎新。以往若按现代性行事,除了最重要的历史纪念物,绝大部分不合今用的故旧建成物及其历史环境就该被更新和取代。在工业化发展高峰前期,大拆大建处处盛行,无论中外莫能幸免。随着人类认知的进步和对文化认同的关注,探索建成遗产的保护和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如今已成为了城乡建设领域的时代使命。

“一个城市的形成,有生长扩张的内在活力。手起刀落的清除,留下的是一处处看不见的伤痕。几经日出日落,代之以新的建筑新的场所,伤痕和隐痛却不会立时消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认为,大拆大建式的改造对城市建筑具有毁灭性破坏。

事实上,简单的推倒、拆除、重建,只是改变了建筑的外在形象,只能叫城市建筑的装修,不叫更新。城市更新是在保持原有的城市机理的基础上,甚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不变情况下的有机更新,是囊括创意、共识、内容、产业、资本、趋势等要素的变与不变的内在统一。

“如果把建成遗产看作老迈多恙的肌体,保护就如一个诊断、施治的医疗过程,为的是将其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常青引用法国著名学者弗朗索瓦丝·萧伊的观点指出,保护和传承建成遗产,不仅是为了守护遗产本体的价值,更是为了保持今日延续和替代它的建造能力。


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