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改善营商环境,如何评价考核地方官员最关键
2018-12-20 11:25:57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聂辉华

改善营商环境近期又成舆论热点。2018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就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从评价主体上看,有效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三种:自上而下的评价、自下而上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对于改善营商环境,笔者认为,目前亟须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和机制,亟须通过“外力”倒逼地方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营商环境是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的集合,包括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廉政透明等多种因素。在各类因素中,政商关系是核心因素,也是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可以改变的因素,而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则通常是难以改变的。

因此,改善营商环境主要是指改善政商关系,即政府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如何更加廉洁高效地治理地方。正因为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牵涉面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单纯的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和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都有所不足。

自下而上的评价体系存在激励扭曲的问题。由企业家、消费者和居民来评价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在本地工作和生活,作为评价主体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也最有资格对地方政府的服务和廉政做出评价,但是却存在激励扭曲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有关部门召集当地企业家举行座谈会,要求如实反映当地营商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能有多少企业家会直言不讳呢?恐怕不多。毕竟,他们要在当地长期经营,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说真话的压力。另外,企业家的评价往往只代表个人利益最大化,未必代表社会利益最大化。就好比问病人看病贵不贵,估计大部分病人都会说贵。

此外,如何对主观的个体评价进行加总而形成总体评价,一直都是一个技术难题。经济学中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告诉我们,社会成员的不同偏好不可能加总为一个有效的总体偏好。

而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不充分会导致单纯的上级评价失真或者存在偏颇。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对地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贸然推行。

对比来看,第三方评价体系能够有效避免前面两种体系的不足,有利于逐步形成独立、公正和有竞争的评价格局。相对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评价体系,第三方评价体系有明显的优点。一方面,通过独立的调查机构可以从当地企业或民众那里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并且不太容易导致激励扭曲;另一方面,第三方评价机构通常与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引入第三方评价也是一种国际惯例。例如,世界银行、英国经济学人集团等国际机构已多次对各国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并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要改善当前的营商环境,中国亟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并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和机制,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评价体系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目前,已有多个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从“亲”、“清”两个方面构建了多个、多层指标对中国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健康程度进行评价。排行榜发布之后,国内几十家权威媒体做了报道,多个地方政府在内部会议、公开文件或者官方媒体上对此作出反应。从侧面印证了第三方评价的价值。

不同第三方机构对地方营商环境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许不同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会不一样,甚至存在个别指标不准确的地方,但关键是要形成第三方评价的氛围、形成一种有序竞争的格局,最终由来自政府、民间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