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上海直面垃圾分类“痛点”
2019-01-02 14:38:1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玺撼

中端分类收运系统不成熟,导致部分垃圾混装混运;末端处置能力不足,分类后没有出路。这是上海建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过程中的两大“痛点”。

近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对外通报了该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最新进展:力争2019年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全覆盖;力争2020年全面达标。“痛点”未来将被逐一击破。

中端:杜绝混装混运

“我分好了,可短驳车、垃圾车又混在一起!”许多市民将小区垃圾混装混运视为打击垃圾分类积极性的“罪魁祸首”。

针对这一问题,上海从规范收运车辆入手。截至11月底,上海已规范配置湿垃圾收运车650辆、干垃圾收运车3000辆、有害垃圾收运车15辆,全部实行指定种类垃圾专车专运,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最近我们对垃圾收运车进行了精细化调整,干垃圾车少了200辆,湿垃圾车多了200辆。”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从不同种类垃圾收运车数量的加减,能看出混进干垃圾里的湿垃圾越来越少,逐渐从源头被分离出来,说明专车专运对市民分类产生了正向的引导。

末端:补足处置能力

源头分出来,中端专类专收专运。若末端处置能力“跑不赢”前端产量,最终将功亏一篑。

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比较来说,当地末端处置设施建设进度仍较滞后。各类生活垃圾中,湿垃圾面临的挑战最大:一方面,其集中处置难,存在市区处置能力紧张而部分郊区处置能力有余的情况,且彼此之间受制于邻避效应、成本原因无法周转;另一方面,湿垃圾处置所得产品出路狭窄。

上海正全力以赴解决这一难题。据不完全测算,当地用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的投资约200亿元,其中大部分投资聚焦于末端处置能力的提升方面。

上海近期新、扩建多座湿垃圾处理设施,另有3座设施预计201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干垃圾以焚烧处理为主,计划新、扩建的7座干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19年上半年全部开工。此外,上海还计划建设1座设计能力5000吨/日的综合填埋场,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后各类无法利用残渣的处理需求。

“经过近年来不断努力,上海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处置能力已基本能够匹配源头产量。”唐家富表示。目前,上海日均生活垃圾清运量约2.7万吨,其中约4400吨为湿垃圾、约2.3万吨为干垃圾。未来各类生活垃圾产生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末端处置能力仍要与时俱进。根据测算,上海要在“十三五”末形成7000吨/日的湿垃圾处理能力,力争2021年前后形成超过2.8万吨/日的干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源头:创新动员方式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中端和末端正全力追赶。源头也不甘示弱,正着力解决分类规则不清、社会动员力度不够等问题。

截至目前,上海已规范化改造97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和分类投放点,目的在于让这些收集垃圾的载体也能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据了解,上海家用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的相关技术规范已经发布,市面上将很快出现这些标准化产品,为促进居民和单位垃圾分类添砖加瓦。

在社会动员方面,上海市党政机关和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组织起来,并结合社区实情,采用因地制宜的模式,实现了一批又一批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居住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