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河道与城市发展有机共生的上海新实践
——《上海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解读
2019-01-04 14:06:0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丁艳彬

专家点评——

惠及城市人民和城市未来的福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时龄

经过将近两年的协调工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水务局共同领导编制了《导则》,这是国内城市率先编制的河道规划设计导则。此前,上海市已经编制了街道规划设计导则、街道精细化设计导则,是指导城市道路和河道规划建设十分重要的标准。上海今天仍然有4.3万余条河道,其中有226条骨干河道和86条风貌河道,为此,也专门编制了风貌河道规划设计导则。《导则》图文并茂,不仅指导建设,也涉及绿化和景观塑造,具有可操作性,易于理解,因此也利于管理、实施和保障。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水的哲理,上善若水,孟子赞美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水是普遍的自然现象,是生态,是保育,是生命。水滋养着城市,是知识的源泉,是城市的形象。水对于生态建设,维护城市安全,传承城市文化和拓展公共开放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河道就是为了城市的人民,也是为了城市的未来。

wuq8c166.jpg

体现上海“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设计规划分院院长 徐国强

本次《导则》的编制是上海在河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尝试。不仅是上海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更是“河长制”上海特色的体现。《导则》集合了我们多年来对河道的思考和期望,《导则》的编制引起了全社会对上海河道及沿河陆域这个空间多方面内容的讨论,得到了来自各级河长、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设计师、上海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充分体现了上海“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导则》由始至终都贯彻了规划理念、总体内涵、统筹范围及设计思路四方面的转变,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段)、风貌区内的河道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引导。以朱家角水乡古镇等地区为例,在“人文之河”中提出“保留现有街巷、房屋与河道形成的肌理脉络。邻水房屋应满足防汛安全要求,应保留风貌特色而无法满足的,应制订应急方案,可利用建筑后方道路、地方等保证区域防汛安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