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征文:农村住房大变样
2019-01-14 13:47:3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秦崇广

js5bYW5BC727.jpg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儿时记忆中的黄泥土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结构、瓷砖贴墙、样式新颖的小洋楼。这些改变是我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改革开放40年农村住房变化的缩影。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实实在在感受到了40年农村房屋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房子基本是黄泥土木结构。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粮食连年增产,种植养殖业迅速发展,许多村民转型成为产业工人。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拓宽了村民挣钱的渠道。不少先富裕起来的村民盖起了砖瓦结构的房子。

进入21世纪,农村住宅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民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十里镇大坡村是我家乡容县的“第一侨村”。这个村地处容岑一级公路、南广高速公路、洛湛铁路交汇处。该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家具制造、藤芒编织、猪鸡养殖、林果种植以及劳务输出等产业,全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渴望改善住房条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于是,在规划、修建道路时,大坡村被纳入到当地政府提升改造范围,村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得到满足。

按照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防震抗灾要求,村庄新址选在大坡圩旁,规划面积达75万平方米,分大坡、大坡琅、良田二、水枧4个小区。10多年来,村民先后在4个小区安家,通过征地拆迁补偿、个人自筹等途径筹措资金建起了楼房。楼房一般都在3层以上,一层可作铺面。4个小区所有道路硬化,街边和空地建成绿化带,还配建了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合作医疗诊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大坡村呈现出繁荣靓丽、富裕和谐的景象。

目前,我的家乡已经兴建集住宅、集贸和卫生文化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农民新村50多处,6100多户村民在新村落户。

我的家乡地处丘陵山区,适宜集中建房的地方不多。近年来,县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根据居住安全、生活方便、节约土地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允许因地制宜建设住宅楼。

容西镇祖立村是自治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先后办起酒饼厂9家,水泥厂、异型胶合板厂15家,600多名青壮年村民成了产业工人。随着村民收入不断增加,1000多名村民或拆除旧居,在原址建新楼;或按照规划建设用地,迁移到靠近山边的宜居地带,建设新居。青山绿水间,座座新房错落有致,造型新颖,既不失壮乡干栏式建筑的特点,亦有现代建筑特点。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的家乡还将新居建设与改厕结合、与建筑节能减排结合、与建设生态富民家园结合、与建设文明卫生庭院结合。

在柚树掩映下,自良镇中平村大平屯的栋栋小洋楼显得非常别致。该屯组织30户村民种植沙田柚,30多年来,沙田柚总面积达到260多亩。尤其近5年来,改厕入户,户均建沼气池3座多,确保了所有柚树常年只施沼液等有机肥。如今,每户沙田柚年收入超过15万元,最多的达到40多万元。

村民有钱后,按照整齐有序、居住集中、节地舒适、外表美观、环保卫生、美化绿化和有活动场所的要求,改造老旧住宅、新建宜居住宅。改善后的房屋内卫生厕所、自来水、各种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屋外水泥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当地村民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才能过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


ggkf4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