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淤污泥资源化利用 湖州模式多快好省
2019-01-18 18:52:3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董 波

在水系发达的地区,淤泥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浙江省湖州市近年来走出了一条淤泥资源化利用的变废为宝之路,找到了新墙材行业“多、快、好、省”实现淤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好途径,被业内誉为开创了新墙材行业淤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湖州模式”。

浙江省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和“生态+”的先行地,也是太湖生态涵养地。近年来,湖州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以下简称湖州市墙改办)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积极探索、努力开创新型墙材行业走生态文明建设和制造业绿色发展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升级发展之路。

像很多南方城市一样,湖州市湖漾密布、水系发达、企业众多、人口稠密,河道淤泥、工业和生活污泥产生量远大于处置量,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和严峻考验。可喜的是,湖州市相关部门积极有为、敢于担当,通过政府督导、规划指导、市场主导、企业倡导,开创了新墙材行业淤泥资源化利用的“湖州模式”,走出了一条淤污泥处置利用“多、快、好、省”的新途径,实现了既将生态环境保护好,又把传统制造业改造好、升级好、发展好的目标。

现 状

淤污泥处置难环境不堪重负

湖州淤污泥主要来源于农村河道、水网航道、城市河道清淤和自来水厂淤泥,还有数量不菲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及受污染的部分河道的污泥。

2016年,湖州市仅河湖库塘清淤计划要求清淤的淤污泥就达1800万立方米;清淤后的淤泥主要通过借地集中堆放、培堤固土、填埋废弃矿坑及用作烧结墙材等方式进行处置。但培堤固土、填埋废弃矿坑数量有限,已经难以为继;而堆放淤泥占地面积大、自然干化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集中堆置空间也越来越小,难以满足河道持续产生淤泥和周期性开展清淤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清淤和淤泥处置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与此同时,目前全市16座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污泥约6万吨,工业企业及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约4.3万吨。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主要采用干化焚烧、制砖和填埋等方式处理,同样污泥处理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污泥产生的速度。

目前在湖州市152家墙材企业中,能够利用淤泥制砖的企业有56家,其中已经利用河道淤泥制砖的企业仅有7家,原料掺入淤泥的比例在10%以下。据统计,2015年湖州市墙材企业利用河道淤泥制砖消纳淤泥约2万立方米左右,仅占全市清淤泥总量的1%。

由于全市淤污泥产生量大、处置量小、处置周期长,导致湖州部分乡村淤污泥堆积如山、异味熏天,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尽快并妥善处理好清淤、淤污泥处置问题,当地百姓都有十分迫切的期望和要求。

出 路

烧结是淤污泥处置最有效途径

对淤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是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在日本,土建行业废弃物利用率已经从1995年的58%提高到2000年的80%,淤泥等废弃土利用率也达到了60%,主要用于生产各类建筑材料;德国有5家淤泥收集、处理工厂,每年处理淤泥30万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对污水排放有着严格的标准,河道淤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相对较少,淤泥处置的主要方式是直接进行土地利用和用于替代建材企业生产原料来使用。

国内淤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时间不长,主要处置方式是将淤泥进行还田;通过自然干化,将淤泥用作公园、绿地、市政和建筑基土;利用淤泥烧制砖瓦、陶粒以及生产其它建材产品。但是,由于缺少对淤泥资源化利用的科学研究,现有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成功的案例也不多见,特别是相关企业涉及淤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投资额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目前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新型墙材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是运输半径十分有限的地方材料。墙材行业发展必须以资源为基础。目前,湖州墙材企业很多生产原料来自省外,运输成本高,随着国内环境保护、生态执法工作的加强,原料来源日益受限,价高量少难以保证。

浙江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的检测分析表明,湖州市淤泥的化学成分、粒径分布、塑性指数和发热量等指标均能满足一般制砖和陶粒生产的原料要求,完全可以用于制砖或生产陶粒;淤泥作为墙材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是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既可以为“五水共治”工作提供保障,又可以有效缓解墙材企业资源短缺的矛盾,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意义,也具有重要的行业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