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职业院校加快迈进多元化转型发展之路刍议
2019-01-31 14:48:37    作者:王 伟

2018年年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将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通过书证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其中,“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代表某种职业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

证书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形势的变化。近几年来,“唯学历论”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而“能力论”则方兴日盛。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工作“上手快”、经验丰富能力强,逐渐成为职场上的“香饽饽”。《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已渐渐成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捷径。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正在形成,只有真正有技能的人才能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站稳脚跟、不被抛弃。

“1+X”证书制度改革,充分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策利好将为职业院校学生增加一份就业保障。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激烈,毫无疑问,职业技能证书既是个人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今后又将成为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职场的“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在此背景下,广大职业院校应如何应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针对“X”证书标准,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门制订的“X”证书的目录清单,并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学生除学历证书以外还需要取得的其他证书。

同时,职业院校应对照行业的职业与岗位分类体系,对“X”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分级分解。如可将“X”按照职业等级分解为“X1”、“X2”、“X3”,X1即本专业对应岗位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一般可为1~2项,X1项目必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正常的教学相整合,并将相关内容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内容中,以整班制进行培训和鉴定,学生必须掌握且作为毕业条件之一;X2为本专业对应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一般可为2~3项,学生可以从中选择1~2项进行学习,X2项目也必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选修内容,可以跨班级进行学习、培训和鉴定,学生如果没有取得X1、X2中规定的相关证书不能毕业;X3为拓展项目,可能与本专业不相关,不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学生作为兴趣项目可以自由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也可以跨系(部)进行学习、培训和鉴定,不作为毕业条件,项目的数量与类型不限。

打造与行业协会、企业共建的培训基地

由于“X”证书的内容较多,技能水平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培训基地的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的现代化程度等必须与产业升级相同步,因此建立与“X”证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培训和考核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培训基地单独由职业院校来承担显得过于单薄,需要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取长补短,聚集大家的优势,共建培训基地。

第一,要建立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基地,需具备与职业技能标准相适应的场地、设施和设备,能满足本专业所有技能项目的教学、培训和鉴定的需要;要充分依托地方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开展相应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既减轻培训和鉴定成本,又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用性。第二,要建立完善的考核鉴定机制,实行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互相分离的原则,提高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可以采取交叉鉴定的方式)。第三,要建立实操水平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考评员队伍,依托地方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培养培训老师,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四,要完善培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培训基地的服务能力。第五,要接受行业监管,不定期接受行业相关机构进行的动态考核与评价,实行优胜劣汰。

寻求政策支持,促进培训基地的持续发展

对于学生“X”证书的培训与鉴定,应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公益性为主,国家财政应有明确的经费保障制度,以国家财政补贴为主、学生适当支出为辅。具体来说,对于X1、X2项目的实施应由国家财政补贴,X3项目的实施学生应适当支出一部分,国家财政再补助一部分;X1、X2项目费用国家财政可根据院校招生数量和各类培训费用,进行核定后提前支付给学校或培训基地,对于X3项目费用,可先由培训基地向学生收取,待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后,再由国家财政直接向学生支付补贴的部分费用。

培训基地应对培训费用的使用进行控制,主要用于教师兼课金、实训材料、必要的设备采购及办公费用等,不得用于其他项目支出。对于学生课程内安排的技能培训教学,学校也应适当承担一部分费用,弥补培训经费的不足,确保技能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