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开展高层次职业教育 打造符合时代标准的大国工匠
2019-02-26 10:30:4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 祝

《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强,服务社会经济贡献突出,但存在感不断降低;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加快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必不可少。

多年来,针对开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很重视、培训机构很积极、相关企业很配合。然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得到所有或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认可,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技能型人才被社会的认可度不高。针对此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调整目前职业教育的次序与结构,尝试开展学历后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在大学毕业生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兼备型人才,并制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所有应用技术理论最终都需要经过生产制造环节转变为能用于实践的产品,形成创新,促进和推动生产力发展。“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就需要不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型人才。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途径是从普通的技术工人中自然产生,要想达到技能的最高等级——高级技师,通常需要20年以上的实践和积累,时间过长。笔者认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采取学历后的高层次职业教育,在大学毕业生中培养高技能人才,形成技术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兼备的优势,并提高人才的相关待遇保障、打通未来升职通道。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政府精心组织、计划推动的中国品牌建设不会成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企业也可以实现技术与技能的统一,突破高科技、高制造发展的瓶颈,达到和谐、快速而有效的发展,使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真正形成气候。

第二,深入落实国家既有的工匠政策,调节生产与管理的分配结构,注意两者的统筹,保障工匠的生存环境。

我国先后多次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规定了生产和管理岗位人员相应的薪酬标准,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完全地落到实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尤其是国企中制定政策的绝大多数均是通过学历教育走向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再加上职代会代表的选举、换届还不够规范,选出的也往往是管理岗位的代表,权力行使流于形式,将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倾向于管理方,结果只能是重管理、轻技术。因此,除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外,还需在薪酬分配制度上注意管理和生产两者的统筹,消除或平衡倾斜于管理单方向的政策。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并保障工匠和其家人基本生活无忧,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精益求精、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树立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职业教育,安心从事工匠事业,使工匠队伍后继有人,从源头上改变现在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从而真正地起到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