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守护最后一程“芳华” 养老服务产业任重道远
2019-03-12 11:45:0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月芹 周娜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5亿,占人口比例接近1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亿,占人口比例11.9%。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3月6日,《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前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恩济花园内的首开寸草养老护理院,深入了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机构运营及困难等情况。

谁家没老人?谁人不会老?

微信图片_20190312112901_meitu_1.jpg

首开寸草恩济花园养老护理院是由老旧小区改造成的疗养院项目。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说起了智力退化的母亲。“有段时间,我妈和我姐之间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我妈经常找我小时候玩的擀面杖,觉得是我姐偷走了。”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你会看到,眼前这些忘记怎么吃饭、忘记自己在哪里的老人,年轻时也身强体健,曾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挥洒汗水,也曾是生产标兵、先进工人、优秀研究员……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喜欢唱歌的董奶奶今年已经85岁,见人就问,“你是哪里人?”虽然转头就忘,但她却一直记得自己是沈阳人并且经常说“沈阳是个好地方,我好久没回去过了”。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你会想起,唠唠叨叨嘱咐你穿暖吃饱、耐心教你一笔一划写字的父亲母亲。现在,他们不得不在失智失能、大小便失禁等各种难堪中低下头来。

“这些老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会纠结于某一件东西或事情。比如,有一位奶奶最近就纠结于一个垃圾桶,觉得那是她的,别人不能用。有位奶奶则喜欢收藏报纸,常把一叠叠报纸拿回自己房间堆得老高。”首开寸草恩济花园养老护理院院长廉洁对院里每一位老人的喜好和脾气都十分熟悉。

如果时间可以快进,你又能否想像,终有一天自己也会老去,走路蹒跚、记忆退化、上两三个台阶就会气喘吁吁。

谁家没老人?谁人不会老?

“全社会都应该善待曾经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作出奉献的老人。”刘东卫认为,“善待老人不仅是为了回报和反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

一切为了老人,多些陪伴、理解和耐心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部委员朱玲在其发表的《社区养老院一年》一文中,讲述了2018年4月1日父母入住首开寸草亚运村养老院后的经历与感受。

“高龄老人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百分之百不出意外不但是违背规律的幻想,也是对照护者和被照护者双方的苛求。”因此,朱玲强调,用平安养老的理念和“开具负面清单”的思路,尽可能避免老人发生意外伤病,或发生伤病时尽可能避免处置不当。之所以用“避免”代替“杜绝”,是因为生命科学研究显示,人到晚年,年龄越高发生伤病的概率越大。

朱玲建议,认知正常的受照护者,对于风险的防范其自身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要增强防跌伤、防病患意识,佩戴无线呼叫器,在行动有困难或出现意外时求助护理员等。认知障碍日渐严重的老人则需要完全依靠养老院的风险防范系统。

微信图片_20190312113010_meitu_2.jpg

照护老人,对子女和家属而言,不仅是经济、体力上的持久战,更是精神上的重重考验。朱玲在小记中写道,“父亲原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但有时也犯倔,非要把安眠药拿到自己手上,不让护士发药”。

朱玲说:“眼下,对于他,除了这点儿药品,几乎没有可直接掌控的资源。除此以外的事情,父亲都乐意遵守养老院的规则,同时在可选事项上跟着感觉走。例如,不想参加集体逛公园和每日的游戏及健身操,但乐意晒太阳和听讲座。护理组和我们姐弟全都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安排自己的时间。”

一年来,朱玲从自己的照护观察记录、农村调研笔记和相关课题报告中总结出四个关于养老的社会问题。第一,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中国社会,对优质医疗和养护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激励供给者持续改善服务,国家的法治水平还需提高。第二,为了激励养老机构为全失能者提供服务,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入住者的健康等级提供公共财政支持。第三,多数护理员常常逢年过节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护理人才的培养及护工群体待遇等问题亟待解决。第四,认知障碍症患者所需的照护超过一般失能者。多数农村患者因家庭财力不济、子女外出打工和乡镇村庄养老服务薄弱,很难得到维持生命尊严所必需的照护。

构建一套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表示,照护高龄老人,给老人健康快乐、有尊严的晚年,需要政策支持、多部门协作,引进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政策制度、各种资源以及社区、机构、家庭的整合与融合。

养老产业要给老人一个家

据了解,2016年开始,我国试点长护险制度,包括社区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住院医疗护理等多种类型,尤其强调居家护理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社区居家护理未充分发挥效应、居家护理需求与有限的服务供给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1/5;到2033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左右;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1/3。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大量家庭的结构为“四二一”模式,极大加重了养老负担。传统格局下的“中国式养老”亟待改善。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养老服务中,机构养老仅占1%。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年养老机构占比要达到3%。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仍是以社会福利型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主,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发展尚未跟上,无法有效填补公办养老机构留下的巨大缺口。

近年来,多项政策利好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各类市场化主体积极试水养老行业,万科、恒大、保利、绿地等房企也纷纷布局养老产业、寻求新的业务发展机会。

对此,有专家强调,房企进入养老市场,通常主要侧重于提供养老服务的载体,方式以自建或者改造原有建筑为主。由于一些房企偏好开发养老住宅型项目且呈现出“重地产、轻服务”的特点,导致发展定位不清晰、盈利模式不可持续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养老+旅游”、“养老+地产”等模式虽然是从养老出发,但更多地是针对健康老人,对高龄、失智失能老人则采取选择性收住政策。此外,许多养老机构主要集中在郊区。实际上,城市中心区才是高龄老人集中的地方。

养老服务并不仅仅是放一张床、增加一个扶手,而是要给老人一个家。

“当前,我国养老产业,特别是针对高龄化失智失能老人的养护发展缓慢,存在养老险适用范围有限、养老康复专业人才缺乏、康复养老产业偏离为老人服务的初心、全社会对老人照护意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刘东卫一直专注于住宅适老化研究和实践。他表示,在对高龄化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上,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制度建设和落实、技术支持与应用、全社会观念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产业化、可持续化发展,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调研,刘东卫发现,在国内很多养老机构中,房间门都采用内拉式设计。坐轮椅的老人在拉房门的同时要推动轮椅向后退才能把门打开,一个人很难完成。“物品、构件的设计,在细节上都应从失智失能老人的角度多想一步。”刘东卫介绍道,在首开寸草养老护理院里,房间门一律采用侧推式,卫生间门则采用折叠式并在折叠处增设防夹手部品。智能床垫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心跳、脉搏等。一旦数据发生变动或显示老人准备起身,护工在观察显示屏上就能看到并及时赶到。

此外,每个房间还有许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部件,如木梳、老式横开挂锁、毛线团等。“这是为了方便老人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对数字逐渐不太敏感,但对形状、颜色、小物件等印象特别深。”一位护工解释道。

“养老既是一门生意,也是一项事业。”首开寸草养老院创始人王小龙表示,“养老产业就像马拉松比赛,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和打基础的事业,需要耐心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门生意,很难做成。如果耐不住寂寞、不去精心打磨,很难做好。”

此外,王小龙补充道:“养老产业要发展,单靠政府是不行的。需要用市场的力量盘活行业资源,让资金、技术、人才等带动养老产业走向轨道化、标准化、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供给端保障老年人不同的养护需求,构建起多维度的养老保障体系。”

“现在,我做的所有努力并不指望自己能用上,而是希望我的女儿以及‘90后’将来能享受到。”刘东卫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唯恐老人等不及。”

时间既不能快进、也不能倒退,因为生命是一条不能逆行的河流。我们在趁年轻不负韶华、奋斗打拼的同时,不要忘了身边的老人,因为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应是一段芳华。

更多视频、图片及后续报道敬请关注《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官方微信及中国建设新闻网等全媒体平台。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