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回应关切补齐短板 高质量建设美丽古都
2019-03-21 17:56:5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周丽

微信图片_20190321175545.png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对南京来说,做好今年全市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意义、责任重大。要始终坚持世界眼光、一流标准、南京特色,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努力把‘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宏伟愿景转化为现实模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蓝绍敏告诉记者:“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按照‘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最新要求,认真把握特大城市治理规律,切实走出一条南京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

紧扣“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发展愿景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会城市功能完善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蓝绍敏介绍说,发展空间布局得到新的优化、交通枢纽地位实现新的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市功能品质获得新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色和亮点,为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2018年,南京市共有交通建设、环境整治、保障房建设等城市建设任务274项。全年完成了16条主次干道、600条背街小巷、192个老旧小区整治;南京长江大桥完成改造维修;丁家庄保障房二期摘得国家级荣誉“广厦奖”;江北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突破……

蓝绍敏说:“2018年,我们提出要全力破‘五关’,即破局部利益关、分散思维关、畏难情绪关、项目审批关、建设扰民关。一年来,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破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破解也并非“一日之功”,蓝绍敏进一步表示,在今年的项目推进和工程建设中还要继续下大力气,着力冲破更多“关口”,全面提升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与往年相比,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聚焦哪些方面?蓝绍敏说,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大”,二是“广”,三是“高”。

蓝绍敏介绍道,“大”即投资体量大。今年,全市城市建设计划总投资达到836.5亿元,是历史最高水平。“广”是覆盖范围广。今年,共排定城市建设目标任务400个,涉及交通首位度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各个领域。“高”体现在难度系数高。

“今年的城市建设计划中,大体量、硬骨头、长周期的项目占比较大,对要素保障、实施组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蓝绍敏坦言,下一步,南京将紧扣“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发展愿景,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和相关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建设、抓管理、抓推进,奋力夺取城市建设攻坚战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那么,在这位市长眼中,垃圾分类工作应该如何更好地推进?蓝绍敏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要完善体系、注重实效。”

据了解,当前,南京市已开展垃圾分类小区达到2525个、单位达到3824个、行政村约600个,分类投放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以及收运体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总的来看,市民分类投放的意识还不够强,收运、处置的体系也还不尽完善,要真正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蓝绍敏坦言。

他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牢牢抓住投放、收运、处置3个关键环节,实施系统管控、实现全链条分类,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具体要从这些方面发力,一是建强末端、分类处置,加快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二是完善体系、分类收运,加快健全分类转运设施,健全垃圾分类运输体系;三是把好源头、分类投放,按照‘六有’标准,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各类党政机关和社团组织、农村行政村垃圾分类‘三个全覆盖’;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通过正向引导、奖励先进等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蓝绍敏介绍说。

把国际化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一招

“从城市高质量布局的角度来说,如何让城市更好地适应国际化需要,这是南京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蓝绍敏告诉记者。

“一方面把国际化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一招,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功能品质、城市文明与国际接轨,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将规划设计中的国际化理念融入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中去。”蓝绍敏说,“在与国际化接轨中,南京还要补好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如城市发展均衡性、交通便捷性方面存在的功能性不足的短板,主要聚焦在停车难、交通拥堵、老旧小区改造、治气治水等问题上。”

“确保城市开发推进到哪里、道路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他坚定地说,“对此,我们实施了交通堵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具体体现在‘优化’‘坚持’‘加快’‘完善’这4个动词上。”

“优化”就是对路网结构进行优化,加快新建和改造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构建微循环,提升交通承载率,缓解道路交通资源不足问题。城市路网建设要注重“强筋骨”。蓝绍敏强调说:“目前来看,还有一些‘断头路’项目尚未进场施工,进度明显滞后。解决好‘断头路’问题,是优化城市路网、方便群众出行的重要民生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

“坚持”即坚持公交优先,优化提升公共交通、城市慢行系统和公交网络布局,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和分担率。

“加快”就是加快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和浦口城西路换乘枢纽建设,新建、续建、改造一批公交场站和公交专用道。

“完善”指的是完善“智慧交运系统”,建设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特别强调一下,今年,我们把解决停车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实事。”蓝绍敏告诉记者:“停车难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南京没有限车、限行,但一直在思考如何去综合施策,既要增加停车位,也要加强有效管理,包括通过价格杠杆对单位和居民的停车进行引导,进一步规范秩序等。”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南京《政府工作报告》把解决“节点区域停车难问题”摆在今年南京要办的10类28件民生实事之首——“在老城选取10个区域节点,开展停车难问题综合整治试点,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5000个,通过建设、挖潜、管理等手段,有效解决节点区域停车难问题。”

蓝绍敏对记者说:“我们将探索总结综合治理经验,然后在面上进行推广。主城各区会聚焦一两个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突出的片区,研究制订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方案,通过多策并举、综合施策,有效缓解片区内停车难问题。”

“从提升城市品质的角度来说,针对‘断头路’我们做了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停车难,我们做了三年行动计划,老旧小区整治也是我们的特点,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接下来,我们还要持续不断地去做。”蓝绍敏告诉记者。

具体如何推进?蓝绍敏称,老旧小区整治首先要提高市民的获得感,从市民群众角度确定整治目标。同时,整治标准要适度、整治范围要科学、整治后管理要长效,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职责,防止出现反弹回潮等现象。

切实抓好一批民生城建项目

在蓝绍敏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切实抓好一批民生城建项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高度关心关注的问题,突出精准性、普惠性、领先性的为民办实事导向,全力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使市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中,保障房建设既是重大的民生项目,也是其他城建项目推进的先手棋。蓝绍敏告诉《中国建设报》记者:“南京是一城一策的试点城市,重点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特别是租赁住房建设,这方面我们有一些规划和计划。”

资料显示,2018年,南京市累计新开工保障房456.3万平方米、竣工356.3万平方米,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14%和118.8%;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488.2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的122%;筹建人才安居房105.3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的105.3%;筹集租赁住房102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的102%,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目前,南京市‘人等房’矛盾还比较突出,必须按照既定3年工作计划,持续加大力度。今年,全市保障房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新开工45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任务压力不小。”蓝绍敏说,特别是百水、孟北、绿洲3个市级保障房项目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着征地拆迁、土规调整、失地农民进保、片区内河道改造和污水治理等问题。

目标已经明确,计划也已排定。“现在,关键是要以坚定的决心、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他进一步表示,南京市各有关区和职能部门会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抓推进,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设,各有关单位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在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在最短时间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时序进度,做好保障房建设推进任务。

“推进过程中尤其强调要提升质效”。蓝绍敏告诉记者,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围绕项目计划,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确保一个时段一个时段出形象、一个节点一个节点见成效,集中力量抓进度、抓推进。

“另一方面,今年,南京市安排的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多、建设战线长、施工难度大,我们要牢牢守住安全的红线、质量的底线,着力打造品质工程、样板工程、廉洁工程、百年工程。”蓝绍敏坚定地表示。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