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揭新民: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2019-04-04 14:32:15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未标题-1.jpg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只有乡村建设好、发展好了,小康社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短板不补上,我们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揭新民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五大要求的实现路径来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总体任务的强力支撑,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抓手,将贯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揭新民告诉记者。

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为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聚焦了方向,明确了加快补齐突出短板的具体内容,部署了新任务,同时配套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住房、安全饮水、道路交通、通电及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得到大幅改善。以农村垃圾治理为例,据2018年统计显示全国有3/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较2014年增加26个百分点,已整治完成47%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各省也同步开展了系列工作,如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内蒙古累计投入1421.7亿元用于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环境卫生等方面,正在努力缩小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

虽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牧区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对于内蒙古来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尤其是地区的差别,城乡的差别,行业的差别等方面在全国也较为典型。”揭新民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说道,现在内蒙古的基础设施等短板都需要补齐,补短板是最难的一件事。

揭新民还重点强调,特别是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健康文明卫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蔚然成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整治技术不规范、标准缺失等问题,同时缺乏设施运营与管护、评估与监督、部门协调等机制。

“从行业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人居环境整治中老百姓的住房安全问题,此外还有道路、交通、自来水、燃气、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厕所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整体人居环境改善是息息相关的,需要互相配合来补上这些短板。”揭新民补充道。

039059aff9872f7b.jpg

建成不等于完成,关键要抓管护、促长效

攻坚克难并非一日之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揭新民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说道:“第一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第二是落实过程中客观条件的缺乏。”

对此,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

各级政府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合理保障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国家层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运营机制的建立。同时,要明确各省(市)配套比例,用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旗县要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二、创新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共享。

创新支持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培育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市场主体。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用好用活嘎查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动员农牧民投资投劳。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牧区人居环境设施建设。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涉及各类工程项目较多,建成不等于完成,关键要抓管护、促长效,要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有经费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要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管护,探索引进第三方治理机制,培育市场化专业管护队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提高参与意识,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使广大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宜居乡村的主体。同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2017年12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激发居民群众热情,调动小区相关联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不管是在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在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善,都需要发挥当事人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揭新民对“共同缔造”有着自己朴实的理解,“共同缔造就是这件事跟你是有关联的,你要关心,要参与,要跟进。’”

“谁家的孩子谁抱,农民是乡村地区的主人,乡村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当地农民自身来完成。” 揭新民说道,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落实,才能解决现实困难,把“我要你干”变成“我自己想干”,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307190d54e87a4b2.jpg


3b92c9a1cdb9ea72.jpg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