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家国天下”系列活动:人生无处不青山 家国情怀催人进
2019-04-16 15:25:3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忠山

韶峰郁郁,湘水荡荡。4月13日,湖南韶山冲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游客却如往常一样络绎不绝。与普通游览不同,来此参观的人们心怀崇高的敬意。

sunyf9477wps图片_meitu_8.jpg

126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诞生。17岁那年,他决心离开闭塞的韶山冲,在父亲的账本上留下了七绝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字里行间饱含一代伟人的“家国情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建设报》特别推出“家国天下”年度策划,“寻初心篇”第二站走进湖南,走访了毛泽东同志诞生地韶山、青年毛泽东主要活动地之一的长沙等,以“家国情怀”为新时代再出发注入正能量。

再到韶山

位于韶山冲的毛泽东故居,坐南偏东,土木结构。1929年,故居房屋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屋内家具大部分被破坏和劫走。1950年,政府将旧居收归国有,并按原貌进行加固维修后对外开放。

sunyf9478wps图片_meitu_10.jpg

随着人群进入院落,右厢房第二间是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第三间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1925年,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也居住在此,并在这间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培养和发展了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中共韶山支部。

长沙是青年毛泽东重要的求学地。1910年,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冲外出求学,奔向广阔天地,并曾就读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他在这里提出,“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读书的目的只在“救国救民”。为此,毛泽东还为自己取名“子任”以明志。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和演绎场,湖湘文化的精髓是经世致用,忠诚、担当、求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是基本的立足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档案资料室教师颜蒹葭告诉记者,该学院在近代史上贡献很大,光是参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的就有几十位学生。

颜蒹葭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是文化的推动力,特别是其中的“家国情怀”。如1918年4月新民学会创办时,目的在于“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和风俗”。1921年年初,毛泽东将其变为“改造中国和世界”,格局更加宏大,不仅成为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成为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在近代史上,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到中流击水

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仍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再到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始终是国人的精神归属。在近现代,这些都映照在无数革命志士的壮举上。

青年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怀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正气,很早便立志拯救民族于危难。1915年,毛泽东为同窗易昌陶写有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文字之间,表达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忧国忧民之志。

sunyf9480wps图片_meitu_11.jpg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的这段话至今振聋发聩。

奋斗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在新形势下对“家国情怀”的高度浓缩和深刻诠释,也为传承“家国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引。

sunyf9476wps图片_meitu_1.jpg

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来说,践行“家国情怀”,就是要践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鹿山表示,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下一步,将以“人文住建”引领新作为,以“绿色住建”促进新实践,以“智慧住建”服务新发展,以“廉洁住建”维护新常态,开创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贡献。

“多元化时代,我们并不是要屏蔽掉什么,而是要实现融合发展。过去西方文化很强势,一些人产生盲目崇拜,拿过来很多表象的东西,但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有很多优秀内容。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厚土,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和转化还不够。比如,长沙古城在城市规划、空间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延续,需要不断挖掘和传承。”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说。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如何认识当下的生活方式?李历松告诉记者,中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构建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家庭伦理、家风文化中有很多值得传承的内容,特别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现在,很多文化追求极致享受,但国人讲究“度”,知足常乐、隐忍、谦谦君子、过犹不及,这是东方哲学的智慧之处。多元化时代,人的自信是要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共融共生。

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南人民积极投身美好生活建设,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发展特别是在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