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名城保护,各地都有哪些成功经验?
2019-04-22 11:07:02来源:中国建设报

扬州 保护历史名城 改善基础设施

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86年,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有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以下简称“古城区”),保留完整的风貌区1.47平方公里,包括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南河下4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北矢巷、牛背巷、弥陀巷等7组传统建筑群。

与国内其他古城相似,扬州古城同样存在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较差等问题。为保护好古城历史文化,近年来,扬州市依托古城区道路环境整治、公共空间建设,着力实施了供电、消防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工程。

整治道路环境 优化公共空间

扬州市在街巷环境、交通等方面开展古城区10多条主干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利用古城区闲置地块建设公共设施,使历史文化在保护发展中得到延续。

美化亮化沿街建筑立面,补栽绿植,重新铺装路面,铺设给排水、燃气管道,对街巷沿线的强弱电杆进行归并、下地铺设;每年改善背街小巷30多条,累计翻建老街巷200多条、长度21.3公里,换装石材、青砖或砌块路面6.8万平方米;改善节点道路拥堵状况,改建部分桥梁,完善城区交通慢行系统;对部分道路实行单向行驶交通机制,形成道路交通微循环;对文昌路等主次干道安装隔离护栏,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利用闲置地块建成3个兼有游园、避难、公共自行车服务等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古城区居民提供应急疏散、避难的安全保障;结合道路整治和“八老改造”,新建47个“口袋公园”,栽植花草树木,设置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文化体育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休闲、健身。

此外,按照古城区改造计划,完成环古城道路亮化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文昌路全线“多杆合一”改造,规划建设了一批旅游公厕、 停车场、垃圾收集站等公共配套设施,方便市民和游客。

更新供电设施 体现古城风貌

由于年代悠久,古城区长期存在供电设施老旧、电压不足、私拉乱接等问题,群众生活不方便也不安全。扬州市对古城区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更换,确保群众正常用电、安全用电。

实施杆线下地铺设。结合古城区国庆路、渡江路、徐凝门路等主要干道的道路整治,同步实施强弱电杆线下地铺设,并对50多处环网电线、配电箱柜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古城区内宽度在8米以上的道路已全部实现杆线下地,既改善了道路沿线的空间视觉效果,又提高了古城区供电的安全性。

改造低压配电线路。在市区范围内完成配电网改造,建成“网架坚强、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一流电网”,确保供电可靠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结合历史街区整治,对东关街、仁丰里等7条传统特色街巷实施杆线下地;改造九巷、引市街等40多条老街巷配电线路,并对古城主要干道沿线110多处街巷口的架空线路进行集中规划整治,确保电网架设有序。

整治私拉乱接行为。结合分时电表的换装,对古城区居民接户电线集中进行梳理维修,更换老旧、不符合用电要求的线路,沿街建筑立面外墙处的线缆统一加套管敷设,做到安装整齐划一、群众用电安全。

美化供电设施及周边环境。运用扬州古典园林的漏窗等元素,张贴古城区主要景点导游图、宣传画等以及对60多处环网电柜、配电箱外观进行美化,改变了以往供电设施 外观单一、呆板的形象,使得供电设备与古城传统风貌和谐统一。

改造消防设施 增强防灾能力

扬州市认真吸取外地古城发生火灾事故的教训,下大力气对古城区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改造,增强了防灾抗灾能力。

大力推进微型消防站、监控中心等消防设施建设。在居民和游客密集的东关历史街区、1912街区设立5个微型消防站,建成3个消防监控中心并与市消防监控系统联网;组建志愿者消防队伍,配置适合在狭小街巷通行的微型消防车等专用设备,确保重点区域和人流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对东关历史街区的文保建筑、沿街商铺的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增设消防报警系统和喷淋设施,确保早发现、早示警、早扑救。

加强消防专用取水平台、消火栓等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古城区河道,分别在东关历史街区和南河下历史街区各新建一个消防专用取水平台,大型消防车可以直接抽取消防用水;按照古城区道路每120米设置一个消火栓的标准,翻修、新设市政消火栓近30处,保证能够有足够的市政消防用水源。

积极推进基层消防安全组织建设。在古城区所有社区设立消防点、配备消防器材、建立消防宣传平台,增强市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防灾救灾能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