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名城保护,各地都有哪些成功经验?
2019-04-22 11:07:02来源:中国建设报

广州 让老城遗产“活”起来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断创新、探索和实践,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建设南粤古驿道、“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等,该市将散落的历史文化遗存串联起来,彰显城市文脉和特色,形成“遗产融入城市功能,让生活更美好”的新格局。

深入挖掘驿道文化内涵

广州市积极贯彻“古道兴村、古为今用”的要求,以修复古驿道文化线路为抓手串联起沿线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广州市以古驿道遗存遗迹为基础、以人文历史为主题、以本土“三头”(石头、木头、砖头)为原材料,打造古驿道示范段。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坚持部门联动、资源整合,集中安排人才、资金,以试点带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古驿道建设与生态步道、美丽乡村融合发展,集中活化一批历史建筑和老房子,为乡村旅游提供产品。按照“见屋又见人”的要求,组织开展徒步、定向越野、驿道骑行等文化活动,助力沿线镇村精准扶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广州市以古驿道及沿线古村、古民居、古建筑、古遗址等为依托,将水果、美食、民俗与旅游景点充分整合,实现“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体育”交叉融合,形成“古村为点、驿道为线、整体盘活”的产业新格局。

据统计,2017年至今,广州市古驿道沿线及莲麻村、钱岗古村等景点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4亿元。

实施文化资源串联工程

广州市以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本,以“穿越上下两千年,追忆古今羊城事”为主线,将最能体现“广州味道”的碎片化文化景点串联起来,策划出西关寻踪路、“一盅两件”美食路、珠水丝路、红色文化等不同主题的9条历史文化步道,打造出一批优秀文化景点。

历史文化步径沙面——圣心大教堂段,长约1.8公里,整合了丝路商贸类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类文化资源以及商业与市井生活类文化资源,共连接起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历史建筑,串联起海关、洋行、教堂、庙宇、会馆等多类观赏元素,成为最能体现广州文化的段落。今年,结合老城市新活力和出新出彩的工作部署,该路段将东延至海心沙,重点打造长10公里、总面积约320公顷的珠水路文化长廊,以珠江为纽带挖掘珠江水系的历史文化资源。此外,还将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引领城市生活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彰显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名片。

广州市还通过小转弯半径设计、人行道拓宽、公共场所微改造等措施,提升百年西堤整体空间品质;通过加强历史街区成片保护和修缮,完善步行空间和骑行空间;通过活化更新古城墙文化休憩环境,丰富古城墙环廊的文化体验;通过安业里、海幢寺片区复兴,实现业态升级和空间品质提升;通过优化交通系统,提升滨江界面可达性和公共活动空间;通过组织“走读广州”等试点项目,让市民群众全方位品读广州历史、体验广州文化、感受广州活力。

传播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围绕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政府主导、加强部门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资助、简化程序、加强统筹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包括国土规划、文物管理、城市建设、消防安全、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在内的联动保护和监督机制。

广州市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集聚发展。以古驿道和“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为载体,以加强红色资源旅游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抓手,策划实施寻访珠水古韵、读懂红色羊城等系列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旅游+文化+运动”的“坐标行者·感知城市”文商旅体跨界融合品牌,形成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增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该市还出台了文化与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文、商、旅发展一体化。

广州市注重宣传、展示、培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该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开展“广州记忆”数字名城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艺力作,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深入讲好广州故事、唱响文化主旋律,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今年,在历史名城保护工作中,广州市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担当,以“绣花”功夫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城市文脉得以延续、让老城焕发出活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