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红色沃土绽放出惠民之花——湖南汝城沙洲村蹲点见闻
2019-05-01 09:47:3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尚丹宁



在“半条被子”精神激励下,沙洲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使这个古老村庄变成了宜居的新家园,走上了致富路。

宜居的新家园

景区的建设带动了当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水电路网讯全覆盖,乡村环境、人居条件大为改善。

村庄内部经过提质改造,改变了原有房屋建筑风格凌乱、村道脏乱差的状况。原来泥泞不堪、蹚水而过的黄泥路,被宽阔的沥青路代替,牛栏茅坑、残垣断壁再无踪迹。古民居、古巷道被修缮,石板路得到修复,巷道铺装更加整齐。新建民居与传统的湘南民居风格相协调,粉墙、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成为群山环抱中最为动人的画卷。

以前的烂泥屋变成了集中联建的“别墅洋房”,50多户村民住上了这样的新居。全村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米增长为50平方米。记者所住的房东朱君忠家,原来兄弟3家人与老两口住在一起,10多口人。现在,每个兄弟都住上了占地11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的3层楼房。宽敞的客厅,大大小小的9居室,3个有热水装置的卫生间,让人赞叹不已。

沙洲村原来没有供水设施,村民自备水源点接水,下雨水浊,不敢饮用。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让沙洲村彻底告别了手提肩挑井水的历史,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优质自来水。沙洲水厂每天进行原水等检测,每月对水质进行11项关键数据检测,每季度请县疾控中心对水质进行安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以前村里所有生活用水、雨水都在一条排污沟里。大雨天,水直接漫进屋。现在对全村原有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后,统一铺设了污水收集管网,覆盖了全村农户和其他污水产生源。现在雨污分流后,下面污水沟、上面雨水沟,污水被集中收集到两台100立方米地埋式净化池,经无害化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村中还全面推进旱厕改造,新建了3座公厕,实现了卫生厕所全覆盖。

沙洲村改造建设了垃圾收集设施,配置了户分类垃圾桶、户外垃圾收集桶、保洁车,引导村民分类收集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他们还建立了长效机制,落实了村、组和农户分级负责的环保、卫生责任制。组建了由6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伍,每日清扫,实现全村常态保洁。清晨,早起的村民们在门前清扫,将垃圾入桶。这是记者每天在村里见到的情景。

村庄美丽还要和谐文明有序。沙洲村围绕智慧乡村、美丽村庄、和谐新村建设主题,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教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和“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景区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村里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及时制止并公示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现在,村民们普遍形成了“沙洲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责任意识。

走上致富路

沙洲村由昔日落后山村变成了美丽红色景区,四面八方游客接踵而来。农家乐、土特产生意火爆,红色旅游的兴旺有力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来沙洲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游客达到800人次,各级党组织在此开展党性教育等活动1000余次。仅2018年,沙洲村接待游客就达26万余人次。特别是春节期间,每天最高游客量达2万余人次。

记者在沙洲村的几天里,看到每天游人如织。红色文化陈列室里、纪念广场上活动不断,农家乐里常常游客满堂,不时还有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在沙洲村的民俗广场上,记者目睹了由共青团郴州市委主办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团日第一站活动,来自共青团汝城县委、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及中小学生代表等1000余人在这里面向国旗庄严宣誓。

红色旅游的兴旺,让许多村民嗅到商机,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游客来了,脱贫的路子就更广了。”村干部说,以前村民增收只有去村外卖卖小菜,现在却大不一样。村民把农产品摆在自家门口就有人询问购买。

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土菜馆、小商店,当服务员、做保安,当讲解员、做导游,实现了“家门口销售,家门口就业”。村里多次组织村民参加厨师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育婴员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技能培训,并组织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农家乐”等民俗旅游产业。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让村民们学得一技之长,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记者在厨师培训班上看到,前来学习的村民在理论课上认真听讲详细记录,在实践课上大胆操作。

村里通过盘活村民老房子,引进红色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音像制品、茶艺文化4家实体业主入驻,带动了本地的水果、糍花等农副产品的销售。这些举措带动了全村的蔬菜种植和土特产销售,让村民既得了租金又卖了产品,促进了增收。

村民朱小红家是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后,利用学到的技术,开办了一家土菜馆,改造5间客房经营农家乐,收入不菲。朱小红还参加了景区保安队,女儿经培训成为景区的讲解员。现在他家已实现稳固脱贫。

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人赡养的贫困户,村里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给他们分红。村里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电费收益4万多元,其中2.1万元分给7户最困难的贫困户。2017年村里办起瑶家乐农庄,每年收益14.5万元,拿出5.2万元分给贫困户。

当地政府在红色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引进企业投资、村民参与的方式,实行全方位的脱贫攻坚,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做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发展、脱贫一批群众”,把沙洲打造为全县脱贫攻坚示范点。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0元,31户、9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早在景区建设时,他们就大力开展招商选资,成功引进了多家企业落户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发展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等产业,投资建设生态农庄、生态农业观光园、高端茶叶观光园和万亩有机水果示范基地。现已建成两个水果观光园和一个观光茶园以及一个生态农庄。

如今的沙洲村,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游客多了,市场火了,收入高了,村民笑了,同时还带动了周边许多村庄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儿子朱中雄感慨地说。他相信,今后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浓缩了共产党、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鱼水之情,也彰显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对人民军队深深的信赖。沙洲村的变迁就是“半条被子”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微信截图_20190411102837.jpg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