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重读海恩法则和海因里希法则 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019-05-24 16:30:3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栾德成

编者按: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都得到了不断深化。其中,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栾德成通过 “海恩法则”指出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要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被动整治为主动管理,“见微知著”、 “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些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却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事故的隐患,从而使安全事故呈现出“连锁反应”。祸患常积于忽危,这让笔者想起了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

“海恩法则”是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在1931年提出的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看似偶然,其实都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每一次事故发生时,周围已经有了1000件左右事故隐患的蛛丝马迹。任何重大事故都有端倪可查,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重视,并及时加以纠正,那么事故就可以避免。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视运用“海恩法则”进行预见性安全管理,没有造成伤害的轻微事故也必须报告、分析,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违章行为也是事故。同时被重视的,还有事故分类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伤害类型、工龄、性别、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这说明了安全管理工作要重视各个环节,不因细小而不为,防微杜渐是安全管理的根本。继“海恩法则”后,在1941年,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又提出了: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1∶29∶300的 “海因里希法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安全事故高发的过程。所以,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杜绝思想态度上的“懒”。要屏弃事故案件“难免”的消极思想,坚定“可防”的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将着力点和重心前移,在预防事故的源头上下功夫,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事故征兆,消除事故隐患、查出问题和隐患。发生了事故并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能否痛定思痛。要能够认真反思,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使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其次,要破除管理态度上的“软”。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施工企业尤其是单位工程的项目班子都要明确“责任田”,安全生产工作不能“蜻蜓点水”,仅满足于“每逢开会讲讲、来了文件念念、出了问题查查”的状况。要充分利用抽查和自检制度,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安全隐患问题立即叫停整改。加快健全安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具体化、项目化,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细化落实工作措施,将安全责任和义务落实到每个企业的管理者、每位员工头上,建立有效的全程追踪与终身追责体系,真正实现激励与约束并重。

最后要巩固工作执行上的“实”。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员工规范操作能力、危险预知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在隐患排查治理上,要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时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排查责任,做到不漏点、不漏面、不漏位、不留安全死角,解决安全“瓶颈”问题。注重员工行为管控,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的工作机制,从行为认知、行为分析、行为养成和行为控制等方面,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培育安全行为习惯。

另外,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众所熟知的“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在警示世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几率,就不能假设它不会发生,而要认真地正视并解决问题。

当然了,无论多好的技术,多完美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这就要求建筑行业的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各级领导和每一个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在防止事故的安全生产上多用一点心,紧绷一根弦,多尽一份力,同时注重群策群力,每个人都应意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事故人人有责”。如此,安全生产的意识增强了,责任到位了,防范得力了,必能防患于未然。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