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让城市烟火气不再“呛人”——上海规范夜市排档管理侧记
2019-05-31 10:13:3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丁艳彬

入夏,随着市民“撸串”等生活需求的增加,夜市经济迅速升温。热度背后,一个关乎民生需求和执法监管之间博弈的多年难题再次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

留住城市烟火气不能以牺牲市容环境为代价。在拥有2400余万人口的全球超大城市上海,九部门近日联合推出夜市经济“十条政策”,致力于推动上海“晚7点至次日6点”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建立夜市管理规定。

此举对破解乱设摊顽疾有何新意?新举措如何把握运用?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对记者进行了解答。

发展夜市并非简单“松绑”

乱设摊,是困扰城管执法部门多年的难题顽疾之一,上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已连续4年将其纳入系统年度专项执法整治行动。近3年多来,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共查处乱设摊案件14.1万件,取缔乱设摊30.29万余处,目前基本消除了聚集性设摊行为,实现了街面设摊行为有序可控,有力维护了上海市容环境安全、干净、有序。

上海有此成绩,可谓煞费苦心。上海将全市城市化地区划分为设摊严禁、严控、控制“三类区域”。按此划分,对市内90条主干道和26个景观区域严禁设摊,辅以“五定”(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定量)、信息化平台监管等手段,实现了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在严控和控制区域,充分发掘社区广场、中小道路、待建工地等资源,设置临时便民疏导点,确保设摊现象可控、有序。

以民意为导向,实施“分类型”管理。在此理念下,上海对夜排档、烧烤摊等严重扰民、妨碍交通、影响环境卫生等乱设摊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对早餐点心、瓜果蔬菜、小百货、小修理等具有便民利民特点和拾遗补缺功能的设摊,通过主动搭建平台等进行合理疏导;对夏季瓜果集中上市等季节性设摊,允许规范设置临时销售点,实行定时定点控制。

为从源头上减少设摊数量,上海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在公共建筑配套设施规划、菜场摊位费减免和补贴等方面下功夫,以扶贫帮困、介绍就业等方式为不再设摊的困难人员找“出路”,形成执法管理和保障托底的治理合力。

成绩得来不易,自然更需珍惜。徐志虎说,上海推出夜市经济“十条政策”,并非对“以往粗放式设摊模式的原样恢复”,而是“在整治基础上的有序提高”。

据了解,乱设摊整治见效后,曾有市民反映,现在生活不如以前方便了,有些很有特点很受群众欢迎的夜店没了。对此,徐志虎表示,希望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整治,向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号:违法违规的一律取缔,合乎规范的合理引导,通过疏堵结合,实现城市业态的有序更新,堵住不合法规的经营,疏通符合统一规范要求的经营,实现让城市更美好、保留城市烟火气的愿景。

守正创新“收”与“放”

作为夜市经济的重要管理者之一,上海“夜市十条”的出台,无疑将对城管执法系统的管理和执法智慧带来更大考验:既不能因“管得太死”把摊铺和人气“搞没了”,也得守住城市环境安全、干净、有序的底线。这样的“店小二”,如何当好?

徐志虎告诉记者,尽管相应的管理细则还在酝酿制定中,但可以预见的是,商户在人气高、生意好时擅自增加桌椅超区域和时段经营、违规行为较难认定及取证、引来流动摊贩聚集等现象将难以避免。他表示,上海城管执法系统将增加机动巡查频次,开展加强夜间试点时段执法检查,通过采取随机选择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不同街镇中队交叉执法监督等措施,确保执法检查公开公平公正,避免人情案的出现和微权力寻租。据悉,在静安区城管执法局江宁路街道中队,一支由城管执法队员、第三方力量组成的10人夜间巡检队伍已经启动,重点对流动占道设摊、餐厨垃圾、地沟油等进行执法检查。

徐志虎认为,各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做好业态发展引导,完善区域空间布局,加强各类设施配套,打造一批标志性夜生活集聚区;加快做好夜市试点工作,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在商户登记、设施配套、经营区域、营业时段、卫生监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特别要针对夜间经济多是现制现售模式,做到创新管理制度,切实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相关部门共同确定一批发展基础好、管理水平高、服务品质优的夜生活集聚区,在特定时段,批准有条件的区域开展精细化、规范化的“外摆位”试点,发布管理指引,鼓励经营主体和社区居民共同开展自律管理,维护和谐社区环境。

合力打造夜市“正规军”

如何让夜市经济有活力又可控?一批试水者已经在“摸着石头过河”。黄浦区近日建立上海首个“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卓夫任“夜间区长”,来自百联股份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受聘担任全区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效果令人期待。

商户自治,为上海夜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民间智慧和基础保障。位于成都北路石门二路之间的大沽路段是一条不到500米的小街,却鳞次栉比地排列了70多家小店,其中有20多家餐饮店、10多家酒吧。这条如今人气满满的小街,两年多前却因噪音、油烟、垃圾、占道经营等引发“汹涌民意”,最多时一天被居民投诉上百次。2017年5月,南京西路街道对大沽路夜市开展集中整治,在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摊位等举措之下,商户当月营业收入直线下降。

关键时刻,74家商户“抱团”自救,成立“自治委员会”,制定公约自我管理。通过采取酒吧限制经营时间、外摆位夜间11时必须内移、露天音响拆除、到沿街居民家现场听噪音等改进措施,民意逐渐平息,居民投诉量锐减,夜市重现活力。

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颉鸣表示,上海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出台后,商户与居民关系的矛盾是必须破解的问题,大沽路的自治管理就是很成功的经验。他表示,街道正在复制推广、酝酿成立南京西路街道后街商户自治委员会,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商户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魔都”多一道夜间风情。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