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中国记协新闻战线增强“四力”调研培训活动走笔
2019-06-05 14:06:3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后雨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力”,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提高本领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5月27日,由中国记协主办,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记协协办的新闻战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调研培训活动在西安市正式启动。来自中央和地方54家主流新闻媒体的58名编辑、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记者有幸参加这次为期一周的调研培训活动,和新闻同行们以学员的身份奔赴西安、铜川、杨凌高新示范区等地,快节奏、高效率地深入工厂学校、田间地头、博物馆、开发区,“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收获满满。

西安“国际范”

许多人都知道,西安正在全力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但一个地处西北内陆的城市如何与国际接轨?它的国际化道路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不亲自到这个城市来走一走、看一看,可能就难以找到答案了。

走进西安,它的点点滴滴让记者时刻能够感受到这个古老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在从北京到西安的航班上,记者与两位外国游客并排而坐,通过简单的交流,才知道她们是随团去西安观光旅游的。

刚到西安的那天晚上,记者和两位同行结伴去逛大雁塔脚下的大唐不夜城,不时有各种肤色的国际友人从身边走过。几个俄罗斯大妈随着音乐在五彩地板上手舞足蹈,就像中国大妈在自家门口跳广场舞一样,无拘无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许多游人纷纷被她们感染,不知不觉地就加入到她们狂欢的队伍中去了。

当然,西安的国际化,绝不仅仅表现在这些表象上,在这次调研的许多站点更是有所体现。走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记者才真切地看到、了解到西安机场是我国北方地区仅次于首都机场的第二大航空枢纽,是国家民航局重点建设的国际枢纽机场。2018年西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中的国际(地区)旅客量超过260万人次,增幅达32%,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西安的国际吸引力与日俱增。

走进肩负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的西安国际港务区,记者了解到,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海、空多种运输方式,西安已经构建起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的重要商贸物流大通道。向西、向北开通了中欧班列西安至白俄罗斯、俄罗斯、伊朗、阿富汗、比利时等11条干线,覆盖丝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长安号2018年开行1235列,创造了货运量等多项全国第一。

站在西安港中欧班列运营中心巨大的彩色显示屏前,看到一条条代表运行线路的弧线向欧洲多个国家延伸、辐射,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西安出发的装有定位装置的集装箱正在向世界各地移动。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员无不啧啧赞叹,古老的“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在伟大祖国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推动下,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四射的“国际范”。

三秦文化吸引力

“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文化辉映古今”。短短几天,大家时常感受到三秦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的无穷魅力。

5月28日下午,当调研团队到达陕西历史博物馆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在这个并非节假日的周二下午,博物馆门口依然排着长队。进入博物馆,各个展区都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或引颈而望,或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频频拍照。

负责讲解的姑娘不时充满自豪地来一句“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国宝级文物”。此时,总会有人小声嘀咕:“怎么都是国宝级文物啊?”然而,待到讲解员解说完毕,这样的疑问就再也没有了。

据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717950件(组),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其中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精美绝伦,价值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博物馆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堪称我国现代建筑精品。

陕西既有像兵马俑那样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又有像革命圣地延安那样光辉夺目的红色文化。这次调研培训活动中,组织者煞费苦心,带领大家赶赴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陈家坡会议旧址、薛家寨革命旧址等红色遗址,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不仅真正锻炼了大家的“脚力”,也让大家接受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教育。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我国北方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五月的照金,阳光和煦,鲜花盛开。当我们来到照金纪念馆广场,一群孩子正在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进行文艺汇演的彩排,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招展,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传唱着一首首革命歌曲,让人恍若置身那个充满激情的光辉岁月。

照金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当地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农村城镇,全面改变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搭建照金镇村民可持续发展平台。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组建了“照金村集团”,以“创富增收”和“民生改善”为使命,实现集团化运营,通过“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5条“保险索”,系统化解老区群众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魅力创新港

5月27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大家很快就被这个正在建设、完善中的智慧学镇吸引了。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是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创新驱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平台,是西安交通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理念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探索21世纪大学新形态、学科建设新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全新舞台。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向调研团队介绍情况时,自豪感溢于言表。

据介绍,创新港一期占地117万平方米,由48栋单体组成,总建筑面积达159万平方米,是陕西目前为止同时开工的体量最大的建筑项目。自2017年3月动工以来,项目部数万名工人与600余名管理人员面对项目管理要求高、工期紧、资源需求大、功能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主动作为,积极突破,着力将工程打造成地标性历史建筑和展示企业社会担当的文明基地。

根据项目48栋单体同时施工、单体同园区道路、管网及绿化平行需交叉施工等突出特点,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六比六赛”,在安全、质量、进度、文明、绿色、后勤六大板块“周评月奖”的竞赛机制下,创造出36小时抢通1.2公里的进场路,12天完成7470平方米的临时设施搭建,30天开挖土方100余万立方米,240天实现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的“陕建速度”。

那该是一幅怎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啊!112台塔吊、96万立方米混凝土、13万吨钢筋、21万立方米砌块、216台大型机械设备、约3万名建筑工人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在调研现场,《工人日报》社编委、国内新闻部主任兰海燕由衷赞叹:“咱们工人有力量!”

创新港当然要创新。据介绍,该项目推广应用建筑业新技术10大项、39小项,并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合作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管理协同云平台,形成“1个核心+7大类应用+19种碎片化应用”体系,极大提升了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水平。

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返程时大家意犹未尽。在清点人数时,学员们发现大巴车上多了一个人,原来是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英龙,他要利用大巴开出创新港的最后一点时间给大家介绍项目情况。他说,由于48栋建筑同时施工,创新港项目开工时甚至带动了整个西安建筑材料和塔吊租赁价格的上涨。“创新港将整体申报国家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如果申报成功,将开创鲁班奖建筑体量最大的历史。”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杨英龙依依不舍地下了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短一周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让学员们难忘的镜头还有许多,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耀州窑博物馆、陈炉古镇、沣西新城、陆港金融小镇、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脚力所至,无不留下调研团队成员的观察与思考,让大家感受到一个立体的、有温度的陕西,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陕西,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陕西,一个值得期待大有作为的陕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