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国家级经开区再获利好 开放创新迎高质量发展
2019-06-06 11:20:1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闻 源


w700h350z1l10t10eb9_meitu_1.jpg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3%。从1984年首批14个国家级经开区诞生,30多年来,国家级经开区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高地。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利用外资、机制改革、完善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任务,提出着力构建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发展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国家级经开区成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3%;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元,增长7.7%,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0.6%。

另据《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3.8%;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设区市比重为15.6%;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1984年我国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各地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少国家级经开区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或城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遍布31个省(区、市),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江苏、浙江、山东三个地区数量最多,合计占比28.31%。

从园区发展水平来看,相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根据商务部的排名,与上一年相比,苏州工业园区在前十榜单中占据首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第二位跌至第三,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取而代之上升至“榜眼”,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位次互换分列第五和第六。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因此,在优化外商投资导向上,《意见》提出对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内从事鼓励类项目且在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可按规定予以支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继续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人民政府可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区域内国家级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交通、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投资环境等项目,提供相应支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表示,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之初的定位就包括区域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需要创新发展,寻求量与质的突破。对于国家级经开区而言,未来如何做好存量、延伸地方产业链、提升功能,促进开发区与城市融合发展尤为重要。

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主体扩容

目前,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利用外资额、进出口贸易额和工业增加值。

此次,《意见》提出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民营资本和外国投资者,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

这样的探索其实早已进行。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建苏州工业园区。在25年的辛勤耕耘中,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的重要成果和经验,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最终实现园区与国际接轨。自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以来,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累计创造税收8000多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万亿美元,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研发投入占比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6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连续3年位居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实力榜首。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经过25年发展,园区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的关键转型,更实现了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的重大变革”,为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创新性探索和引领性经验。

《意见》发布后,资本市场也投来关注的目光。这主要源于《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表示,经开区实行管委会制度,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鼓励上市,旨在让管委会这类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让经开区的管理制度去行政化,向市场化靠拢,更大程度上释放经开区的活力。《意见》并未明确谁是“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因此有财经界专家学者认为,“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应为“城市投资开发公司”,从财务指标看,其具备一定的上市条件,目前也有平台公司旗下资产上市的案例。

针对“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IPO一说,知名财经作家、知名财经评论家莫开伟撰文表示,事实上,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大批量上市绝非朝夕之功。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推动,经开区IPO上市可能影响有限。因为在此之前,经开区建设主体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要么已上市,要么正排队等候上市,证券监管部门能给予的支持,或许只是为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主体开辟上市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审制度而已,充其量只是减少了经开区企业建设主体上市申报和排队等候时间,对IPO企业申报总量及审批数量影响或有限。经开区建设主体不能以上市为目的,借助上市融资更好发展才是终极目标,这样的经开区建设主体才有美好未来,才值得投资者投资。

国家级经开区赋能提档

除了创新引进外资,《意见》还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按程序开展符合其发展方向的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

据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设立了多种具有一定政策优惠的开发区域,从最初的经济特区,到后来的经济开发区,再到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几年又设立了12个自贸区。虽然这些“区”都在税收、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优惠,但名字的不同也代表着各自分工的差异。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只有二字之差,但从定位来说,经开区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高新区则更多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划。不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区”开始呈现融合发展甚至合并态势,比如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四区合一,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统筹发展等。

跟这些“区”不同,直到2013年,中国才成立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具有“境内关外”性质,是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目前,除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已经建成的12个自贸区,黑龙江,江苏、广西、河北、云南、山东等地均表示积极参与申报设立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片区方案也正在由商务部会同上海市抓紧提出。

国家级经开区在创建自贸区方面获得政策支持后,在打造营商环境、机制创新等方面将获得更大发挥空间。因此《意见》也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对外经济活力,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具体包括,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高引资质量,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合规在外商投资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给予支持等。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区都以开放为基本特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政策、先进做法对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国家级经开区是自贸试验区一个测试的平台,自贸试验区本身就是依靠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基础来建设的。国家级经开区和自贸试验区具备联动发展的良好基础。”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