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互联互通 行稳致远
2019-06-10 10:32:27    作者:唐来顺

工程承包企业是我国“走出去”发展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之初就率先迈出国门,进入了广阔的国际蓝海。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江国际”)就是江苏省首批“走出去”的代表,由劳务分包到施工承包,再到工程总承包;从经援项目,到市场化项目,再到投融资+工程总承包,40年来探索前行,转型发展,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业务走向技术、资本、智力密集的高端产业。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带一路”以开放为导向,冀望通过加强交通、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此来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解决“互联互通”成了影响“走出去”的关键因素。

解决人的“互联互通”。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学历、执业资格不能互认,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走出去”的步伐和能力的提升。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当地执业资格,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为此需要花大价钱聘请西方国家的建筑师、工程师,设计成果的转换周期长,确认速度慢,有时甚至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从施工承包向工程公司转化的进程。这一问题必须通过政府层面来解决,教育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双边协议推进学历、执业资格互认,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留学大国向吸引留学大国转变。

解决标准的“互联互通”。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实施能力得到了国际公认,标准规范也得到快速发展,系统性、先进性也是公认的,有些标准甚至优于国际标准和西方发达国家标准,但鲜有国际工程采用我国标准建设的。一是需通过政府协议解决互认问题;二是企业在项目洽谈中,要大力宣传并推广中国标准;三是我国工程标准主管部门应及时发布英文版的标准,以便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采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今年启动了首批7项国际工程建设系列标准的编制,开了个好头。这批标准包括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术语标准、总承包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标准、施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三个实施指南。启动会上编写组达成一致,标准应总结“走出去”经验,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时颁布。中江国际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企业,积极参与全部标准的编制,将多年积累的经验转化到标准中,也提高了影响力。

解决资金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是加强交通、能源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但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纯粹靠国际组织贷款、中国政府“两优”资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的支持,建设资金还是不足以支撑。应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巨量资金的缺口,使西方金融机构、各种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参与进来。这需要创新模式,解决通道问题、保险问题和资金回报问题。中江国际牵头实施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探索了新的路子。该项目由中江国际牵头,联合省内苏州工业园区、江宁经开区、海门经开区、扬州开发区等,组建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示范园投资、建设、运营。园区金融(基金)公司的设立,为园区建设及进园企业解决了当地融资通道。中阿示范园建设将助力江苏实体经济更快融入全球产能体系,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发挥示范作用。

在深层次解决好“互联互通”问题的同时,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也要练好内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力争在“走出去”发展中行稳致远。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