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打造可复制的城市治理模式——郑州实施“路长制”一周年回眸
2019-06-25 15:18:4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强 朱燕芳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筑牢城市基层管理平台,2018年7月,郑州市政府以“治脏、治乱、治差、治软”为总体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基层自治、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路长制”工作机制。

2019年1月,为深入推进“路长制”工作,不断丰富“路长制”内涵,郑州市瞄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整体定位,启动“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行动,着力构建责任明晰、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规范长效的道路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通过一年来“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积极探索,各部门联动协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形成了一套“郑州路长制”城市治理模式。

因地施策 因势利导

为认真做好“路长制”的推广和实施工作,郑州市各区以“路长制”为载体,参考本地实际情况,因地施策、因势利导,充分与百城建设提质、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园林绿化等专项行动相结合,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质。

管城回族区深入挖掘商都千年文化底蕴,以“美化、净化、亮化、绿化、文化”为要求,相继开展了“环境卫生净化”“道路灯光亮化”“城区道路增绿”等五大工程,打造清真寺街、管城街、商城路等精品道路。

“清真寺街是郑州回族最早聚居区和郑州伊斯兰教传播发源地,北大清真古寺更是有800多年历史。用好文化资源优势,组建集环卫、绿化、协管、执法为一体的路队,同步实施立体化整治、环境卫生、违法建设、环境秩序专项整治等行动,完善管线架设、增设小游园等配套设施,努力使‘路长制’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文化气息。”北下街街道办事处主任、一级路长姚柯介绍说。

整个街区以清真古寺的灰、白两色为主色调,延续青砖绿瓦的古风,修缮、扩建北大清真古寺,呈现历史厚重感;地面地下同时走,整治突店经营,腾退空地,建造“古坊春晖”牌坊进行管线美化;加大投入,打造郑县历史文化墙,设置13面商都文化铜牌、文化浮雕,提升街道文化品位;变废为宝,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拆违行动留下的老物件,打造街头微景观、石磨盘窨井盖,建成保护变电箱的“老宅门”、茶馆文化小广场,供市民休闲娱乐;统一小区外墙立面,增加手绘清真寺三角屋顶,增添文化气息;设立路长工作站,街道办事处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二级路长、社区书记担任三级路长,全天在路上巡查、办公。

郑东新区作为建设中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成区面积突破115平方公里,仅一个龙子湖街道面积就达18平方公里,区域经济水平、人员素质、基础设施情况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管理委员会成立“路长制”工作办公室,以“看不见一片枯叶,看不见一个烟头,看不见一处小广告,看不见一处白色垃圾,看不见一辆脏车,看不见一处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的“六个看不见”为标准,深入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智慧”支撑,突出街区特色。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区域划分为智慧岛、安置区、云湖城三个片区,进行区别治理。

智慧岛片区作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核心区及先导区,打造“以电路板等符号为元素的大数据文化长廊+全国首例可于正常道路试运行的5G无人公交车+采用假山、石头、盆景建设的立体绿化”的特色路段;新建两个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配备1名固定环卫、三级路长和两名市容协管员全天候巡查,保证道路干净整洁。道路绿化由物业和市政共同负责,建立物业负责平台,反映和解决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召开物业负责会议,评选红旗物业公司给予表扬。

安置区片区经济实力落后、配套设施跟不上。德慧街因情况复杂分为四段管理,每段配备一名二级路长和一名三级路长作为责任路长,带两名社区干部,形成班组,负责拆除违建、整治占道经营、清运垃圾、硬化绿化等,监督商户落实“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立面”的门前“四包”,空调外机严格按照离地30厘米、离墙30厘米的标准调整,管道入室并配备冷凝水收纳盒,成为一大亮点。

云湖城片区面积约3000亩,集聚云湖智慧城、省直青年人才公寓、海康威视等9个在建项目。龙子湖街道对在建项目统一规范使用3.5米钢架围挡、待建工地使用2.5米“红帽金靴”古式砖围挡,形成长约14公里的“绿墙”,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下一步要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保证办事处每天都有一半的人在路上开展工作,组建路长路员巡查队、交通秩序协管队和市政环卫协管队三支队伍,使‘路长制’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成为我们办事处一套属于自己的可复制的工作机制。”说到将来,一级路长、龙子湖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少辉踌躇满志。

共享共治 全民参与

金水区花园路街道总面积3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35个网格,共22条道路,是河南省人大、省政协及部分省直机关所在地,依托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强化“1+2+N”工作模式,以“商户自治、群众参与”为重点,支持鼓励社区群团队伍、省直机关单位认领路段,联合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施精品路段塑造、环卫保洁、道路亮化、道路病害修复、植绿补绿、交通停车秩序整治六大专项行动。

“充分发动群众,将一个社区划分为3~5个网格,实行路长制+网格化管理,路段由网格长和志愿服务队全天候管理。”一级路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俊英说,“现在有47个社团组织每天轮流活跃在路上,其中通信花园社区的‘银发路长’已经成为了街道一张名片。”

“银发路长”志愿服务队由76名平均年龄在70岁的居民组成,每十人一组,一天两次上路,每次两个小时,协助路长捡烟头、纸屑和垃圾,清理杂物、路面和卫生死角,整理非机动车,向商户宣传“门前四包”并监督落实,建立工作平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登记、拍照和反馈。“我们最早负责小区安全巡逻,‘路长制’实施以后,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主动从院内来到了路上。”74岁的志愿服务队队长赵景瑞兴奋地说道,“大家不配合,我们就不停地捡烟头、垃圾,引导他们自觉保持卫生和秩序,商户不配合门前‘四包’,就反复讲到配合为止。”

与通信花园社区不同,戊院社区和水利厅社区更侧重“商户自治”。戊院社区机关单位认领责任路段,每天定时打扫环境卫生,维护交通秩序,监督绿化、店面门头、油烟污染等,三级路长带着网格长、巡查员组成巡查小组,每天至少3次不定时巡查,二级路长每周不少于3天巡查;水利厅社区由街道工商联、工会牵头,成立商户自治联盟,每十户为单位开展“十户联创”,由二、三级路长组织城管执法、文明、市容、清扫保洁等进行评比打分,联合工商、食药等部门,对优秀商户出台绿色通道、免检等优惠措施,调动商户参与积极性。目前,花园路街道已评选出优秀商户48家,22条道路划分为138个路段,实行单位分包路段责任制并签订服务协议,已有43家区域成员单位主动认领。

街道办事处不定期组织社团队伍与学校合作,和学生们一起开展捡烟头、捡纸屑、捡垃圾、擦玻璃、擦橱窗、擦护栏、擦门头、清理垃圾、清理杂物、清理路面、清理非机动车、清理卫生死角的“三捡四擦五清理”巡路活动;对商户进行“五星评定”考核,街道办事处对每季度的优秀商户奖励1000元现金,设置“五星”公示牌;引入第三方考评机构,根据网格巡查员巡查情况、“路长制”日常管理工作、创新亮点工作情况等五个方面评选红黑旗路段,并要求每个社区打造一条样板路段。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居民的力量,共享共治、全民参与,是做好城市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政于民 表里如一

中原区是上世纪50年代五大棉纺厂等国有企业所在地,是老郑州人眼里地地道道的老城区。区委书记乔耸强调“高手在民间”,做好“路长制”工作,就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建设路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先民生后提升、先设计后施工”,坚持问需于民听心声、问计于民寻良策、问效于民促提升,实施净化、绿化、美化、提质四大工程,统筹“路院共治”,真正做好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

康乐里路从前两边枯藤遍布、道路病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严重,成捆的电线下垂到伸手就能够着,给居民生活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二级路长、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敖明成带领路队成员,用一周时间进行调研规划,设计实施从枯藤、电线到管道、路面的由上而下治理方案,居民每天早上7点都能看到他们准时开工,到晚上7点结束后再和交警排查乱停乱放车辆。历时五个多月,原来寸步难行的道路变成了人车分流的双车道,两侧采用新型透水砖重新铺装,每50米配有一处休闲花园,电线被重新捆扎、粉刷,隐藏在楼宇之中,墙面挂上旧上海风格的小路灯进行亮化,拐角利用腾退的空地加上雾森系统建成了“秘密花园”。“这里跟以前相比变得好太多了,出门更方便了。”散步的张大妈热情地说。

协作路因一面“会说话”的墙,成了50后至00后争相“打卡”的“网红地”。墙上从右至左镶嵌了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五建集团、河南工人文化宫的老照片,有向市民展示建设路街道辖区蜕变过程的照片,也有中原区重点推出的“四大现代化中心”照片和市民意见留言板以及其他的一些网红元素,街道立面、空中线缆统一粉刷,空调外机统一装上“外壳”,阳台统一清理并摆上绿植。责任路长敖明成表示,这条路虽然是他的责任路段,但却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汇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另一名二级路长和办事处其他四名女生,多次组织召开居民大会和商户联合会征求意见,在得知居民希望拥有属于街道自己的文化特色后,到处找资料、反复做设计,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改造,她们也因此得了“女疯子”的称号。

林山寨街道伊河路上有一处170米长的街头游园,沿街分布桂花树、盆栽,休闲长椅散落中间,旁边是创意凉亭、24小时迷你自助图书馆和智慧公厕,几名带孩子的老人坐在廊架下休息,十分和谐。据伊河路二级路长郭建平介绍,这里改造前都是商户围起来的铁栅栏和学校围墙,居民多次反映交通拥堵、出行困难,办事处决定拆除栅栏和围墙来拓宽路面。他带着伊河路所有三级路长,挨家挨户地做商户工作,特别难解决的如学校围墙,上报给一级路长即街道办事处主任,由主任亲自和学校沟通。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协商,拆除行动终于得以实施。期间,办事处联合学校设计了这个游园,并配备专门的环卫工人进行清洁维护,三级路长进行监督,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休闲舒适的去处,广受居民青睐。2019年春节,为了增添“年味儿”,伊河路两侧挂满了中国结和大红灯笼,进行夜间亮化,还被网友称赞“照亮回家的路”。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永远行走在路上。”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李雪生说,“下一步持续强化市政、绿化、环卫等职能部门下沉,带着责任、义务、权利、资金下放到各区,提升督查、考评、奖惩等投入标准,聘请顶尖设计团队,围绕‘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特色理念,打造千条优秀路段、百条卓越路段和十条极致路段的‘千百十’创建目标,2019年年底前建成1022条优秀路段,2020年年底实现全市3000多条路段全部达到优秀标准,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

郑州市各个区域以“路长制”为载体,充分发挥一线人员主观能动性,形成由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总路长、乡镇(办)行政正职担任一级路长、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二级路长和中层正职或社区(村)书记/主任担任三级路长的“四级路长制”管理模式,巡查员和监督员全天检查督导,党员议事会、商户联合会和部门协调会引导群众自治,门前“四包”保障街面环境秩序,建立“路长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营造安全、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全民共携手,治理脏乱差,共同管好家”,“当好路段长,城管责任扛”,从下到上拧成一股绳,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用“绣花精神”做城市管理,用“匠心”做城市设计,打造出一条又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品道路,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郑州城市治理模式。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