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勇担时代使命 书写奋斗华章
2019-08-02 14:55:3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王 杰

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都是奋力前行的历史坐标。今年我们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70年,中国建筑业迎来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建投)的前身是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3年,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经历一甲子的岁月洗礼,40年的市场磨砺。几十年间,甘肃建投从5亿元的产值攀升到总产值超过684亿元,连续7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位列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

甘肃建投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体现了建筑业企业的“中国梦”,展现了建筑行业的峥嵘岁月,更见证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建投,走进这一段与国同行的光辉岁月。

70年 再出发

甘肃建投工业装备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组装的西北首台“黄河1号”盾构机.jpg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历史起点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也是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历史新起点,带来发展新机遇,预示着更加开放的美好明天。

几与新中国同龄的甘肃建投,历经近70年市场的风雨洗礼,有鏖战厮杀,有盈亏损益,亦有因时因势的起落浮沉。甘肃建投的命运与中国建筑业的走向息息相关,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 历史是未来的钥匙

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会让我们愈发坚定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甘肃建投的前身是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3年。建立之初的重要使命就是承建全国“一五”期间设在甘肃的兰炼、兰化、兰州兰石、四O四厂、永登水泥厂等16项工程。彼时的兰州“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郊区更是一片荒凉。员工们住着土坯为墙、油毡草泥为顶的“干打垒”平房,喝着不经任何过滤处理的黄河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展现了“匠人”本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司是全国第一批跳出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在陇原大地、大江南北留下了无数的精品工程,实现了甘肃省鲁班奖“零”的突破。从1978年起它就走出国门,远赴非洲,承建援建项目,成为甘肃省海外经营的“旗杆”和“代名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历史包袱沉重、经营思路手段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使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一度陷入低谷,成为全省特困企业之一。为了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了以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的“甘肃建工集团”;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全面启动集团二级子公司改制,企业开始“轻装上阵”。

● 改革无止境

2009年,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更名为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确立了“投资引领,集中管控,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形成了以建安、地产为主业,以投融资、海外、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等七大板块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

以投资为强大引擎,甘肃建投通过“投融资+工程建设”的项目投融资模式,实现以资金换资源,以资源换市场,增强了市场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房地产主业布局省内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和上海、杭州等一二线省外城市;建设以绿色科技为重点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建投大宗”材料采购平台、资金统一管理平台、设备材料租赁平台、上海金播电商平台等管理升级平台,通过对投融资、区域市场、市场经营、内部资源、资金、大宗材料、设备、品牌等实行集中管控,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实力,一批业态新颖、市场定位高端、市场回报好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应运而生。

此外,甘肃建投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建成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荒漠化防治试验示范基地、省级企业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一大批科技成果成功转换为生产力,为企业转型升级、蕴育新兴产业、创造发展商机、扩大发展规模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建工”到“建投”,甘肃建投实现了从“建”到“投”的华丽转身,跳出了单纯建筑承包商的狭窄业务范围,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分水岭。

● 奋进新时代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在历史的演进和奋斗的积累中,甘肃建投成就令人瞩目,任务依然艰巨。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中”字头外经类国有企业,甘肃建投企业经济总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5亿元,增长到目前的超过684亿元,是1989年的124倍。鲜明的数字对比,展现了甘肃建投数十年来不断创新、不断跨越的探索与实践,体现出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力量。

新时代,甘肃建投焕发出勃勃生机。从全省自主制造的第一台塔吊到建起西北最大的钢结构基地,从研制出全省第一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第一台盾构机到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智能化检修检测平台、“立体固沙车”。“创新”融入甘肃建投的血液,带领集团跨入到投融资一体化经营、产融发展相结合的快车道。

近年来,甘肃建投积极挺进矿产、物业、酒店、文化旅游、设计、监理、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保险等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将集约化、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五化”理念贯穿始终,为全力打造千亿级一流企业而不懈努力。

昨日可忆、未来可期。我们有理由相信,甘肃建投将用更稳健的步伐,书写新的传奇。

海外建业 行稳致远

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工程——被誉为中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纪念碑,被原外经贸部授予援外工程先进集体称号,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jpg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甘肃省是“一路一带”战略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了东西方双向交流的桥头堡。“走出去”,对于甘肃建投来说,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所需。

● 走出去 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

自1978年走出国门承建经援项目多哥人民联盟之家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甘肃建投的海外发展已超过40年。作为甘肃省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甘肃建投先后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程承包、技术和劳务合作以及商贸等业务,建成了一大批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质量工程,在国际建设市场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成为中外友谊的见证者。

走出去初期,甘肃建投主要以承建商务部、外交部援建工程和使馆工程为主,以建筑业为主线,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经营石材、混凝土和与之相关联的建筑产品的商贸。非洲市场一直以来是中国建筑企业的传统优势市场,凭借着“一个工程、一个中国人、一把猎枪、一条狗、一个当地厨娘”的勇气和自信,甘肃建投于1987年率先组建了加纳公司,成为甘肃省第一批进驻加纳发展的中资企业。

甘肃建投旗下华陇(加纳)集团经过数十年奋斗,已经从一个单一承建民用建筑的小施工队发展成为具备综合实力的集团总公司。工程承包范围从学校到政府、从医院到工厂、从地方到军队、从区域到全国不断扩展,兴建了总统行宫、议会大厦、安所固电厂、卫生部研究生楼、国防部军营等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的项目工程,被加纳总统誉为“会变魔术的公司”。

如今的甘肃建投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非洲市场,借助经援非洲积累的经验与优势,甘肃建投以非洲为基础,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实行多元化经营、属地化管理,将中西亚、中东欧、西南非、东非和东南亚作为五大重点市场,辐射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甘肃建投向加纳、印度尼西亚、印度等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物资100多批次,成功打通了中俄间的通关一体化通道,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实现异地报关、区域通关的企业。

● 走出去 积极拓展国际综合性业务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甘肃建投制定了“举全集团之力发展海外业务”的重大战略,指引甘肃建投“走出去”航程。

2017年,甘肃建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进国际化发展。甘肃建投以东南亚、中东、欧美为切入点,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中东欧及中亚五国等俄语市场以白俄罗斯为中心,在中东市场以沙特为中心,在东南亚以柬埔寨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市场辐射;同时创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洲市场、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市场和以巴西为中心的南美洲市场。

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品牌内涵、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日益扩大,甘肃建投开始走出援建工程、使馆工程、国际工程承包的固有圈子,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旅游服务等国际综合性业务,资本运作、技术输出、多元经营逐步成为海外发展主旋律。甘肃建投自主研制的风电设备和立体固沙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第一台立体固沙车趟岀了一条机械化治沙的新路子。建于甘肃武威的“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引起全球沙漠边缘国家的关注,目前已与西亚、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合作项目的实质性洽谈阶段。

甘肃建投还积极援助非洲友好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助力社会发展,建立装备制造、医药产业等生产基地,援助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发展,海外新兴市场布局已初见成效。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建投结合甘肃医药资源和非洲国家医疗环境,积极推动陇药和中医走进非洲,投资建设了“三宝加纳制药有限公司”。如今,“三宝加纳制药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加纳龙头医药企业以及西非最大、设备最先进、配套设施最完善的大输液生产企业,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闻名加纳医药市场,成为加纳医药市场的领导者。

● 走出去 紧抓全面开放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引擎,为我国更好地、更持续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开辟了崭新路径。对于甘肃建投来说,如何把握好区位优势,抓住全面开放契机成为了发展新课题。

2017年5月,甘肃建投承建EPC总承包项目——巴基斯坦吉姆普尔风力2*100MW风力发电工程二标段100MW工程的奠基开工,标志着甘肃建投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装备制造风电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2017年6月甘肃建投白俄罗斯总部基地的正式奠基,标志着甘肃建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开始落地。借助“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甘肃建投在巴基斯坦签约松山滩风电基地等项目,意味着甘肃建投自有技术开始“走出去”。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甘肃建投上海金播公司结合“互联网+制造”模式,通过 “金播商城”平台,极力推动甘肃建投“高漠”品牌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甘肃建投已逐步探索出一条海外发展的新路子。对于甘肃建投来说,“走出去”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和承包工程,“资本运作”和“技术输出”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将“中国建造”乃至“中国智造”推向世界,使企业不仅“走出去”,更能“走进去”进而“走回来”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点。

治沙“革命” 星火燎原

甘肃建投工程与生物治沙——被列为全国荒漠化防治试验示范基地.jpg

2019年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甘肃省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全国荒漠化的主要省区,全省14个市州中,有8个处在防沙第一线。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近46%。荒漠化与环境脆弱,是影响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沙漠治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也是当前全世界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铺设草方格已成为防风固沙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人工效率低、成本高、原材料消耗大等问题,相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土地沙漠化速度来说,人工治理仍是杯水车薪。面对全球荒漠化的严峻形势,甘肃建投以工程和生物治沙的新模式,挺进沙漠治理的主战场,进行积极的探索。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首台“多功能立体固沙车”及“牵引式单项固沙机”填补该领域“空白”,是沙漠治理的一场“革命”。

“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拥有11项发明专利,已于2014年7月开始沙漠治理作业。“多功能立体固沙车”采用机械化铺设草方格,其速度为一台车1小时铺设5亩草方格沙障,插草深度15厘米,草沙障高度30厘米。与人工相比,立体固沙车速度是人工的50倍,可从根本上解决沙漠化速度快于人工治沙速度的难题。不仅降低成本,作业更规范化,大大增加了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减风力,阻止流沙移动并截留雨水,比人工固沙的质量要高、固沙效果更好。

几年来,“立体固沙车”在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及古浪县进行机械作业,5000多亩沙漠已被有效治理,其治沙基地也被列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固沙,只是沙漠治理的第一步。固沙稳沙达到一定程度后,种植一些适宜沙漠环境生长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此区域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逐渐恢复。2015年,甘肃建投治沙团队种植完成梭梭、花棒、柠条等各类沙生植物8万多株。通过种植培育,沙生植物长势良好,同时随着草沙障内沙子被固定住后,一些野生植物也随之长了出来,一两年前治理过的沙丘,已是大变样。2016年,治沙团队利用机械生物治沙在沙漠里成功种植十多亩的试验田,种出的蔬菜、果实送到上海知名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是各类果蔬天然无公害,农药零残留,其中种植的瓜果含糖量高于同类瓜果。

多年防沙、固沙的实践,使很多治沙人认识到,传统的“阻击方式”无法终结沙漠化的进逼,往往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为此,必须转变思路,只有当治理沙漠的事业变成一项产业,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形成自我循环与自我发展的局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此,甘肃建投在固沙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沙区及绿洲的农田,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沙漠日光温室、设施农业、旱作农业、光伏与风力发电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将“专业防沙 机械治沙 科学用沙”的模式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绿色通道”。

沙漠化防治工作无疑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历程。但幸运的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善于创新,敢于挑战,勇于突破,在默默付出中一路前行,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沙漠治理道路。

总结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辉煌七十年·印象建筑业”大型调研走进甘肃,旨在透过建筑业企业的奋斗故事,展现中国建筑业的勃勃生机,探讨中国建筑业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坚定建筑业企业与改革同行、与时代同行的脚步与信念。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