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我和我的祖国 | 我家住房“三部曲”
2019-08-06 10:46:5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彭小华

1976年3月,我下乡返城后到上海一家纺织厂上班。那年,经过同事牵线搭桥,我和本单位的阿丽走到了一起。那段岁月,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当时,我俩在一个面积只有五平方米左右的小亭子间结的婚,里面只够睡觉的地方。

两年后,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单位效益越来越好。于是,领导开始帮助职工建住宅。

就这样,1981年3月,我和阿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一阵兴奋、激动,顿时感觉世界上再没有人比我们更幸福了。现在回头想想,那间房子面积其实只有18平方米,肯定相对简陋。但对于我们小夫妻来说,绝对是“天堂”般享受,让人心满意足。那个年代,房子是稀缺品,尤其是面积大一点、配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好房子。

改革开放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给上海增添了太多新景观、新活力。那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房子,后来却成了现代棚户区。由于年代久远、各项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备,小区的环境问题变得严重——角落里垃圾成堆,路面脏乱不堪。更让人难过的是,由于地势低,小区排水能力难以跟上,一旦下大雨就会发大水,所有住户全部升级为“河景房”。这些年来,我和妻子经历了纺织产业“关停并转”双双下岗,每月收入仅够吃喝开销。夜夜梦见住进厨卫独用、面积大些的楼房,虽感觉此生无望,可每天都在盼着。

2004年的一天,我家突然来了三位区政府的干部。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瘦高男人坐在椅子上问我:“叔叔,你们想住高楼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快想疯了!”他笑了,马上胸有成竹地接过话:“快了,这回政府帮着你们建。”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2005年8月8日,是我一生中吉利多福的好日子。那天,小区动迁组通知我们去签动迁协议。我几乎想都没想,就在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没过多久,一大片老房子被利利索索地拆掉了。紧跟着,新楼眼看着蹭蹭地长高。短短一年多时间,新房子就建好了。

2006年10月20日,动迁组通知我去选房。我选中四楼的一套房子,三天后钥匙便交到了我的手上。进入新小区,当我第一次用钥匙开启新家的房门时,双手竟激动得有些颤抖。新房很漂亮,不但有大大的客厅,还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厨房意想不到的敞亮,里面还铺设了煤气管道。在这个新房里,我和阿丽再也不用担心老旧小区脏乱差的环境,再也不用担心外面大雨倾盆……

新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按当时市价计算要20多万元,但我仅花了5万元。其中,18平方米按原有公房面积直接转送,另外32平方米按照优惠价格购买。有了市区政府财政支持,用5万元的价格买到这套房子,绝对物超所值。

新小区公共环境一流,有温馨美丽的绿地花坛、设施齐全的居民健身器材,还有小区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邻居们每天坐在一起,家长里短地聊天,非常开心。

刚住进新房没几天,好消息又传来了。小区居委会干部听说我有比较丰富的超市卖场工作经历,推荐我去家乐福超市工作,能帮我缴纳“四金”,收入也不差。再后来,更让我感到得意的是,孩子终于贷款买下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商品房,去年12月结了婚,完成了我的一大心愿。

我家的房子从开始到现在也经历了几次升级,从最开始的小亭子间,到十几平方米的职工过渡房,再到现在有独立厨卫的楼房。居住条件越来越好,这些是我过去根本不敢想象的。

有人说,这些新变化、新气象都是改革开放伟大决定所带来的,我认为一点没错。没有富强国家,哪来幸福小家?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