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我和我的祖国 | 情系宣化城
2019-08-06 10:47:2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武世平

古老的京西第一府宣化,像一位历史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故事。她那坚韧不拔的形象、巍峨耸立的气质,永远屹立在我的心头,伴我穿过风风雨雨,伴我走过一年四季,即使外出很久,也摆脱不掉对她的牵挂之情。

自记事时起,我对古城宣化就充满了渴望之情。最早认识宣化是上世纪70年代末,13岁的我随家人搬迁到宣化西南方向山脚下一个村庄居住。此时,我对宣化城还是从大人们的描述和谈话中知道个大概。一天,生产队让赶马车的大爷到宣化城卖蔬菜,我和小弟便不顾父母阻拦,拼尽力气爬到车上,决定一睹宣化真容。最后,我俩赢得了与父母“斗争”的胜利,终于坐着车来到宣化城,见到了这座心仪已久的古城容颜。

当时,宣化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低矮破旧的平房一片连着一片。狭窄而又高低不平的城市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尘土飞扬。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大宏伟的清远楼东面那条并不宽阔的柏油路。那时,路的两侧是厚厚的土层,上面长满杂乱的野草,靠近大东门一带周围的路面是满眼的赭红色。大爷告诉我,运矿车到宣钢时从这里经过,因为这里是下坡路,成年累月的遗洒,导致这一带成了这种颜色。尽管那时街巷并不繁华,整座城市笼罩在灰蒙蒙的景色之中,但足以让我这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惊奇不已。

岁月流逝,这些粗浅的记忆不但没有被无情的时光冲刷掉,反而变得愈来愈清晰。1994年,税务机构进行分设。因工作需要并经县委宣传部推荐,我从宣化洋河南岸一家国企调到城内的县地税机关工作,之后便一直生活在她的怀抱中。笔下的税收数字逐年翻番、迅猛增长,古城宣化的面积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大,容颜变靓,景色变美。一晃十三四年过去了,宣化的变化早已翻天覆地。

2007年仲夏时节,我又转到城建领域工作。因为工作关系,我会经常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对这座心爱的城市便投入了更多的感情。我见证了万柳公园、西城垣公园等项目建设和升级改造;感受了宣赤路、胜利路、柳川河大桥等项目施工全过程;深刻意识到羊坊污水处理厂、姚家坟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对这座城市及周边环境改善何等重要。城市公用事业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从2007年前后每年1亿多元,增长到如今每年近4亿元。巨大投入不仅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血和广大建设者勤劳的汗水,也倾注了每一位宣化市民对这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无限真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古城宣化也在全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交通秩序、行为规范、志愿服务等多方面提档升级,按照更高的标准集中整治、全面建设。古城宣化正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与繁荣。

我想,对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而言,是创造成就了城市灵魂之美,是建设体现了城市形体之美。今天,当你面对古城宣化,是否意识到城市建设者在倾情投入,古城四周的群山在颔首,东去的流水在依恋?当你徜徉在宣化街头,是否感受到久久凝望的古老清远楼,正以崭新的姿态与穿越历史的时空相望对话?当你漫步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是否体会到古今之间特有的凝重质朴和绚丽多姿,承载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家园记忆和情感追求而难以忘怀?因为,这座城市每一处崛起、点缀和雕饰,都记录着广大城市建设者动人的故事和经典印记。我们都因为这座洋河之畔城市的快速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