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新路径赋能城市基层工作
2019-08-21 09:59:4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一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各类新兴领域、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社区党员结构趋于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增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互联互动、强化基础保障等关键方面,探索出具有省会城市特点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党组织上下联动

打造立体化城市基层体系

坚持重心下移,做强做实街道社区党组织,从体制机制上“动刀”,制定《关于开展强区放权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调整设置,提升效能。从过去“向上对口”改变为“向下对应”,街道内设机构设置调整为“5+1”模式,统一设置党政办、党建办、公共服务办、公共管理办、公共安全办。通过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设置,把街道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

赋权扩能,激发活力。赋予街道党组织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任免同意权、驻区单位评先选优推荐权、规划参与权和综合管理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议权等权力,积极拓展事权向街道延伸,确保街道权责一致、统筹有力。在哈尔滨新区探索实行“区街一体化”机制,赋予街道一定审批和执法权。

松绑减负,明职定责。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严格实行市、区职能部门职责事项下沉街道准入制度,建立街道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变过去职能部门多头考核为区委、区政府统一归口考核。

突出联动融合

健全完善共驻共建机制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市级层面,依托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发挥议事协调功能,抓好总体谋划设计,解决重大问题;区级层面,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加强具体指导;街道层面,建立党建联合体、共同体,推广“值班书记”、“轮值主席”和党组织交叉任职等共建模式;社区层面,依托网格化管理,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大党委成员。全市共建立党建联席机构933个,协商议事、共解难题。

整合互联互动资源。积极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契约化”共建,建立健全需求、资源、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需求和难题。深入推进街道社区与新兴领域党建融合,扩大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党建覆盖,找准双方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把党的工作做进去、资源要素带出来、各类组织连起来,打造一批以中央大街商圈、秋林商圈为代表的区域性党建共建品牌。

创新互联互动载体。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各城区围绕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共驻共建活动。通过互动载体实现资源共享,释放党建“外溢”效应,形成“聚合”态势。

抓住要素保障

夯实筑牢基层组织

加强队伍建设。在选人才、强素质、提待遇上下功夫,先后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本科学历的社区专职副书记854人、居委会副主任398人,全市社区工作者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4%。加强教育培训,每年市里选调10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示范培训,各区(县、市)普遍开展全员轮训。不断强化正向激励,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薪酬待遇已达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5倍。先后录用49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为街道公务员,拓宽了晋升空间,使社区工作者更有奔头、更加舒心、更有作为。

加大投入保障。突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利用闲置房产以及改造或新建小区配建等方式,解决部分社区场所建设不达标的问题,三年来,全市投入建设经费达1.18亿元。严格经费落实,每年投入2.35亿元,保证办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各项经费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发放到位、使用规范。

开展信息化服务。广泛运用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e支部、哈尔滨党员干部之家等信息手段,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路径。平房区打造“城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服务云平台”,实现组织关系接转、组织生活开展、党费缴纳、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发布、民生诉求响应等功能,做到“信息多跑路、党员群众少跑腿”。

加强党建引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推行网格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在网格内的楼道、庭院同步设置党小组。增强网格力量,实行“网格书记+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管理方式,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党小组会,随时通报有关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网格内的矛盾问题,使党的工作“一网揽尽”。

开展民主协商。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组织驻区单位和群众,采取协商办法研究解决。印发《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引入3700余个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提供专业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哈尔滨市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荣誉。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