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军垦新城
2019-09-06 09:59:42来源:中国建设报

第一师阿拉尔市副市长 李 斌

76年前,一曲《南泥湾》唱响大江南北,使得三五九旅家喻户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步兵第五师,1949年挺进新疆,1953年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

建城戍边,亘古荒漠变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阿拉尔市正是因屯垦戍边而生、因建城戍边而存、因维稳戍边而兴。

挥师塔里木,屯垦戍边。195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一师这支肩负“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光荣使命、驰骋疆场的英勇模范部队,在塔里木这片亘古荒原上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大幕,用血汗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屯垦戍边的历史丰碑。

适应新要求,建城戍边。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聚集地,是发展经济的火车头,是维稳戍边的堡垒。王震将军曾指出:“要把阿拉尔建成一座城市”“南有阿拉尔,北有石河子”。2002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自治区直辖县级阿拉尔市。2004年1月19日,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阿拉尔市开启了由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依托60多年的历史积淀,阿拉尔建市15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在“沙漠之门”建起了一座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军垦新城。构建了以建成区为中心、以团场小城镇为依托的一座座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

注入新动能,兴城戍边。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尔市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兵团向南发展战略机遇,坚持符合当地实际、体现资源禀赋、红色文化特色的城市发展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理念,发挥独有的兵地一体、浙江对口援助、兵团党委南疆办驻扎、北疆师代管、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师市合一”体制“六台发动机”强劲作用,努力将阿拉尔市打造成为精细石油化工城、绿色食品加工城、大学科技转化城等,真正成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南疆地区维稳戍边的“安全岛”。

彰显特色,军垦新城扬红帆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阿拉尔市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始终秉持和弘扬三五九旅精神,充分保留红色文化基因,彰显兵团特色文化,让阿拉尔这座军垦新城扬起红色文化之帆。

传承红色基因,让城市建筑自我表达。兵团红色资源和军垦文化是兵团人安身立命的“根”和“魂”,是兵团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图谱。阿拉尔市坚持以红色文化为魂,打造城市文化体系,建设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碑等城市文化地标建筑;建有三五九中学、三五九小学;按照三五九旅历史沿革及其重要人物,部分城市街道命名为王震大道、井冈山大道、南泥湾大道和三五九大道等,新建军垦主题文化雕塑、主题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带78个,着力展示浓重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让阿拉尔这座沙漠绿洲贴上军垦文化特有的标识,让历史“发声”,让建筑“说话”,阿拉尔市已展现出特有的军垦文化风貌。

传承红色基因,让军垦文化薪火相传。发展红色文化活动,把三五九旅精神灌注到市民的灵魂、融入到市民的血脉,内外于心、外见于行,加强兵团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真正解决好“为谁维稳、为谁戍边”的问题。学习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用三五九旅模范教育人、感召人,使学模范、赶模范、当模范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构建主题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年均组织各种主题文体活动200余场次、文化下基层文艺演出60余场次,建成兵团特色文化旅游小镇6个……

传承红色基因,让城市名片广为人知。阿拉尔市是三五九旅传承地、昆岗文化发掘地、古丝绸之路必经地,有着独特的城市名片。阿拉尔市也是南疆兵团综合实力强劲、人口结构优异的城市,位于城区的综合性大学塔里木大学,是新疆人才的摇篮。来到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壮丽,可以感悟昆岗文化、西域文化、丝路文化、军垦文化在这里交融传承的神奇。

继往开来,筑一城而控八方

加强南疆兵团建设,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党中央提出构建“一中心、三依托、八支点”战略布局,把阿拉尔市打造成为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阿拉尔市为中心规划建设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的环塔里木盆地南疆城镇群。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军垦新城,筑一城而控八方,切实发挥好”压舱石”的战略稳定作用。

坚持规划引领,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牢固树立人口观念,按照“近期50万、中期100万、远景200万”的人口目标,借力国内一流设计团队,把红色基因、军垦文化纳入规划,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河两岸”精品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把阿拉尔市建成南疆兵团中心城市奠定基础。阿拉尔市以优化环境、集聚人口为导向,完成团镇、连队体系规划和连队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以阿拉尔市为中心、团场城镇为支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的环塔里木盆地南疆城镇群,努力做到打造一座兵团城镇就是一座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

完善基础配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军垦文化为特色,对城镇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适度混合、均衡布局,从核心区向外扩展,推进产城融合,努力把城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从5000人提高到6000~8000人。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本土树种为主,大栽树、栽大树,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以实现“垃圾停留率”30分钟为目标,重点针对背街、屋后、农贸市场等环境卫生脏乱差区域进行整治,注重保洁;从公共设施亮化做起,通过节能高效的LED亮化,优化路灯布局和照明时间,扮“亮”城市夜生活;大力保护城市的老树、老建筑、老牌子,让人留住乡愁。

城市因产而兴,产业因城而旺。坚持以产城融合为方向,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目标,着力把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成阿拉尔市发展的主平台。依托环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基本形成以精细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三大产业”体系和以毛巾、织袜、织布、染整为主的“四大基地”,构建以城市为平台、产业为支撑,产城共融的城市发展格局。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