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工地帐篷变奏曲
2019-09-12 09:44:5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黄泽继

40多年前,我真正当上一名铁道兵以后才知道,工地帐篷其实就是“工地住房”。

祖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常年扎根野外,以山河为伴、以修路为业,钻山沟打隧道,在每一个铁路建设工地上激情奉献;铁路建设到哪里,低矮简陋的帐篷就建到哪里,居无定所……这就是当年铁道兵生活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于我们而言,变化的是不同样式的“工地住房”,不变的是“遇水架桥、逢山凿路、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

1978年年底,我从老家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战士。我和同县一同入伍的战友们一起乘军车,走出岩溶、盆地、峡谷错综密布的云贵高原,跨过流水滔滔不绝的长江、黄河,来到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铁道兵部队新兵集训营参训。

1979年4月,我刚刚告别铁道兵部队新兵集训生活,就和战友们一起风尘仆仆地奔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真正投入到铁道兵艰苦卓绝的铁路建设大会战中。一直到1983年12月,我先后参加了通(辽)霍(林河)铁路、承(德)隆(化)铁路等工程建设。

其间,我们这些铁道兵住的是低矮简陋的帐篷,睡的是木板大通铺,一个班一个帐篷。冬天,天气寒冷,我们靠地火龙(就是在帐篷外砌一个炉灶,连通帐篷内用砖砌的火龙道)取暖,虽说外边天寒地冻,但室内却温暖如春。此外,我们还找来一些旧报纸和面粉等,把水烧开后,将面粉放进去搅成浆糊,然后再用报纸糊顶棚。这在当时,算是帐篷内最好的装修了。夏天,烈日炎炎,我们就把帐篷全部掀开,四面通风,挂着蚊帐或戴着防蚊帽睡觉……

那时,在铁路工程建设中,不论是打通隧道还是桥梁施工,绝大部分任务都要靠人力来完成。我就是从一个个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大会战中,学习了铁路隧道、桥梁等相关施工知识,见识了风枪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等技术人员的风采。就是由我们这样一群“特种兵”组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筑路铁军”,用心灵、智慧、热血和汗水,建造了一条条长龙般的钢铁长城。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我也成为了一名国有企业职工。从那以后,我和工友们都没有离开过铁路建设工地,先后参建了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哈齐高速铁路等20多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

随着企业工会开展“工地职工之家”、“工地三线”(工地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健线)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工地住房条件逐年变好,住的帐篷也变成了活动板房,一般是二层楼的活动板房。有时条件会更好一些,项目部在工地附近临时租用当地城镇的楼房供大家休息,并在工地职工生活区建起标准化锅炉房、浴室、电视(录像)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等,还在职工工作室和住房内统一安装了空调,冬暖夏凉,让大家有了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40多年来,我从一名铁道兵战士变成一名建筑企业职工,从住工地帐篷到住活动板房、再从住活动板房到住楼房的变迁,真真切切地感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者生活的巨变,尤其是工地职工住房的变化。我同时经历了从建设普速铁路到建设高速铁路的过程,从高质高效发展走向复兴的圆梦之路,见证了铁路建设者与全国各行各业建设者同向而行、同心筑梦。

作为一名新时代筑路者,我将继续以祖国为家、以筑路为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祝福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