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活态保护、传承和发展 让传统村落成为“香饽饽”
2019-10-09 22:53:37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程小红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安徽省黄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黄山市作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境内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书院、古戏台等古建筑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处,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9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71处。

“保护利用好徽派古建筑,就是守住徽州文化的‘筋骨肉’、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介绍说,自2009年以来,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已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各类资金近60亿元,修复了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等建筑,保护和传承了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徽州三雕等非遗项目,还原了扎根于民间的徽州祠祭、徽剧、徽州民歌、徽州目连戏等非遗项目的生存空间,形成了“幢幢有故事、村村有文化”的风景线。

“有时候跟孩子们讲我们的文化,根本讲不明白,然后就带他们来看看,看完他们就能很快理解并且热爱上。”一位带着孩子参观古建筑的父亲这样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些生活在有故事的黄山的孩子是幸运的。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方面,我们一直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态度,将传统村落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和发展徽州乡村文化旅游等工作,大力推进传统村落周边垃圾和污水治理、风貌管控和环境整治工作,完善传统村落交通等公共设施,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环境,防止出现空心村、留守村现象。”黄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吸取国内古建筑火灾事故教训,黄山市针对全市古建筑点多面广、动态消防隐患多的特点,运用科技等手段,施行了古建筑“智慧防火”工作。

为拓宽古建筑投资渠道,黄山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保护利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保护利用,形成了民企独资保护开发的“宏村模式”、政府主导国企经营的“西递模式”、国企开发村企合作的“唐模模式”等。

由于黄山市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护发展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村民积极参与、社会各方力量共建”的模式。为此,黄山市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申报之初,通过举办徽州传统村落摄影展、在本地媒体开辟“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栏等方式,广泛宣传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和品牌效益。在此影响下,村民们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不断增强,从事不关己到大力支持,并积极提供资料文书、家谱族谱等文化资源支持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主动让地、让利支持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

在筹备申报之时,为强化申报材料和保护规划的编制,黄山市从当地选派规划设计领域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申报服务团队,深入一线拍摄古民居、古祠堂、古水口等,挖掘整理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黄山市政府还拨付了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专项经费260万元,用于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申报的技术培训、现场调研、影像拍摄等,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另外,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高校专家,对黄山市的申报材料进行把关,极大提高了申报成功率。

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科学管理”的方针,黄山市在保护传统村落之余,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徽州传统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美食等价值,针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资源,提出合理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方式和措施,适度有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主打民宿客栈、体育赛事、特色小镇、文创平台“四张牌”。以民宿客栈为例,如今黄山市已有近1000家民宿,其中精品民宿近100家,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

此外,黄山市还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古民居租赁、流转等,在不改变传统建筑主体结构和风貌的前提下,鼓励村民利用传统建筑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相关活动,使一些原本老旧破损而户主又无力修复的古民居成为群众增收的“香饽饽”。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