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建设宜居宜业有特色的城市
2019-10-11 11:16:25来源: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

乌兰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与松辽平原接合处。行政区划总面积235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公里,总人口32.01万人。

乌兰浩特市被列入“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从组织领导、方案编制、项目筛选、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战略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规划编制,统筹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围绕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两个方面,2017年至今,全市累计完成投资43.84亿元,先后实施建设了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罕山西坡生态修复项目、神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58项“城市双修”项目,工作取得了可观成效。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紧紧围绕“山水园林、文化旅游、宜居宜业”城市发展定位,突出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提升品位,通过不断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天。

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抓住此次机遇,从顶层设计入手,高起点谋篇布局。立足现实情况,坚持以城市现存问题为导向,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启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绿地系统等24个专项规划,形成一批规划成果。形成了“1+6+N”的规划技术路线,即“1”是“城市双修”总体规划。“6”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研究,探寻解决途径,逐步完善绿地广场体系专题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专题研究、老城区路网专题研究、慢行系统与游憩体系专题研究、历史文化风貌专题研究、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专题研究。“N”是在总体规划及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落位,进行重点地区或重点地段的详细规划设计,指导具体项目落实与建设实施。为“城市双修”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总体遵循。

坚持高起点规划

乌兰浩特市始终把规划作为“城市双修”的第一要素来抓,规划工作的开展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采用实地踏勘、问卷发放、部门座谈、居民访谈等方法,深入调研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开发建设现状。按照“规划先行、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协调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坚持把“城市双修”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把握生态的系统性、城市的整体性,科学制定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委托资质优、信誉高的设计单位,对重要节点、重大项目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在具体操作中,加强各规划的协调衔接,整体考虑综合性和时效性,科学确定需要重点修复、修补的区域和内容。通过开展“城市双修”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统筹协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系统谋划城市立体蓝图,努力实现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

生态修复部分整体考虑全市生态格局与生态系统,弥补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一是修复城市山水生态骨架,主要针对裸露山体、矿坑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重建植被群落,恢复自然形态,保障城市外围生态安全格局。二是提升城市内部绿化空间。结合“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原则,通过拆迁还绿、破硬覆绿、见缝插绿等手段,拓展绿色空间,与外围山水空间共同构筑城市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绿化效果,打造山水宜居城市。

城市修补部分围绕“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目标,因地制宜、小规模、渐进式地进行修补与更新,构建优越人居环境。一是助力民生事业发展。着力修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弥补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完善城市燃气、供热、电力通信、环卫等设施,有序推进老旧管网的改造,并融入绿色市政、综合管廊等理念,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城市的韧性。二是优化提升城市交通。充分研究城市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优化道路断面和交叉口,提高道路通达性;构建城市慢行系统,保障人行道与自行车道的安全性及连续性;通过老城区更新完善停车位供给,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建一批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城市区域交通等级。三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深入挖掘乌兰浩特市历史文化要素,重塑城市历史轴线空间,重点打造红色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提升城市精神内涵;开展城市色彩、重要道路路面、门头牌匾、城市家具、夜景亮化提升改造,营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展现城市特色面貌。四是提升市民居住环境。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从景观环境、建筑风貌、屋面防水、外墙保温以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入手,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宜居性与居民的幸福感。

坚持高质量施工

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怎样设计就怎样建设”要求,精选信誉好、业绩佳的施工建设企业,在工程建设质量和品质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聘请专业规划设计院作为市“城市双修”工作的技术指导团队;精选年轻骨干,赴重点大学学习深造,丰富视野、增长才干等。二是高标准实施各项工程。生态修复方面,启动建设“三山两河一湿地”(敖包山、神骏山、罕山,洮儿河、归流河,小六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治理项目,修复山体、治理河流,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结合棚户区改造,实施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4200户、130万平方米,腾退绿地75万平方米,修建园路30公里,全面完善修复基础设施。城市修补方面,突出修补城市空间环境,打好老旧小区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匾整治、绿化改造提升、主街路综合改造、城市美化亮化“六大战役”,让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充分展现“小而精、精而美”的城市风貌。紧扣民生主题,2017年至今投资2.1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5个、49.65万平方米,受益业主达2万户。强化补齐城市短板,新建体育健身休闲场所35处、蒙元文化公交候车亭27座、水冲公厕19座、街头绿地公园7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突出城市风貌,建设景观大道8.3公里、绿荫人行路4.1公里、文化墙2公里,改造升级陶瓷砖人行道15条、11万平方米,增强了文化气息,彰显了城市特色。

坚持全方位保障

强化组织、制度、资金保障,是乌兰浩特市“城市双修”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城市双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推进组,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带头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部门负责人带领基层干部群众,从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了一大批占用公共空间、私吞绿地、占道经营等城市乱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城市管理日常巡查制度,提升环卫保洁水平,维护“城市双修”成果,确保“城市双修”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将“城市双修”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责任,通过强化督查等方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盟市共建方式,盟市两级共同承担“城市双修”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019年,盟委、行政公署共给乌兰浩特市超调建设资金18亿元,为市“城市双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盟级平台发行债券3亿元,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压力。四是注重借助主流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城市双修”工作,全面解读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新理念,跟踪介绍“城市双修”项目进展,构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