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天津:奋发有为新时代 铸就住房和城乡建设新辉煌
2019-10-15 13:37:28来源:中国建设报

sunyf99105.jpg

70年砥砺奋斗,70年铸就辉煌。伴随着新中国7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天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谱写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篇章。

深化改革创新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紧紧围绕促进市场活力、提高质量效益目标,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努力破解制度机制障碍,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sunyf99101.jpg

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活力。天津市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以“政务一网通”为基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下放审批权限,合并审批事项,转变管理方式,调整审批时序,有效缩短工程项目审批时间。目前,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已压减一半以上,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天津市全面推行“一制三化”改革,将包括“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等8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内的总计61项权利事项分别下放到滨海新区及各功能区。按照“应减必减、可减全减”的原则,天津市共减少17项许可和服务类事项,减少比例达到50%;减少各类申请材料455项,减少比例达到46%。

深化建筑业改革,引导行业做优、做强。天津市大力推进建筑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优秀建筑业企业壮大经营规模,扩大业务范围,锻造综合竞争实力。为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能力,带动推进建设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快速转化与应用,天津市积极倡导中小型建筑业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实现产业、技术、产品的市场细分,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专业和等级的合理布局。在适应市场发展内在需求方面,天津市推进建筑业管理由企业资质管理向从业人员执业资格个人资信管理转变,试点探索建筑业去资质化管理方向,通过规范市场来实现良性发展。

落实“房住不炒”理念,科学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天津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适时、适度出台精准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实施商品房、二手房及土地价格“三价联控”,综合运用土地、金融、信贷交易管理、舆论引导等综合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合理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天津市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住房租赁市场主体,引进国内一线住房租赁企业来津发展,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支持天津市住宅集团成立“天住领寓”住房租赁品牌。在加强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方面,累计在国有建设用地中增加租赁住房建设规模80余万平方米,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开展集中式、分散式存量房屋改造改建业务。目前,天津市累计新增长期租赁住房6万余套、450万平方米。

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天津市打开“津门”,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国有民营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今年5月,作为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PPP模式投融资的首次成功,地铁7、11号线PPP项目实现投资总额525亿元,创造了该领域引入社会资本规模最大的案例,为天津地铁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通过采用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模式,中标企业与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强强联合,有力助推轨道交通产业调整升级,提高地铁建设运营效率及服务水平,改善和提升广大民众的地铁出行体验。天津市以此为契机,持续发力、努力创新、全力以赴加快地铁建设,不断积蓄和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实力。

充分挖掘“小洋楼”特色资源,助推提质增效。天津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小洋楼”招商引企工作,梳理出具有“小洋楼”风格的建筑共计709幢、79.40万平方米。首批选取60幢、10.68万平方米的优质“小洋楼”,通过统一规划部署,主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招商;逐步在五大道、泰安道、意式风情区等区域,形成了以智能科技产业为主导的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家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市坚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谋划基础设施、城市路网及重大项目建设,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sunyf99103.jpg

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承载能力。天津市积极加快构筑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市已有6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22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居住区、商业区和交通枢纽,联通滨海新区的网络化运营格局。当前,全市在施8条地铁线路186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在建6条线路120公里,计划全市到2023年建成513公里。天津市树立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把轨道交通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轴线,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打造集就业、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用途”城区,实现组团紧凑型开发,构建城市新亮点。

完善城市路网,打通城市发展经脉。天津市加强城市重点开发区域与中心城区联系,着重加强机场、轨道交通等重大枢纽、重点城镇、重要公路联系中心城区的骨架路网建设;分区施策改善市区交通,重点提升次干路和支路密度,打通卡口和断头路,形成合理的道路路网级配体系,畅通微循环;完善道路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双修”中交通设施建设,提升道路精细化设计水平,合理分配路权,加强地铁与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接驳设施建设。到2020年,天津市中心城区路网总长度将增至1880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7%。

打破地域壁垒,推动京津冀建筑业市场深度融合。天津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发展,建立开放、互认、共享的建筑市场,实现统一市场准入条件、统一工程承发包机制、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标准,支持建筑业生产要素重组,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的合理流动;大力推进建筑业市场改革,以提高建筑品质为核心,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和资源高效配置,建立总包管理有力、专业分包发达、组织形式扁平的新型架构。

坚持绿色理念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坚持把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理念贯穿住房和城乡建设全过程,积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格局。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努力提升建筑品质。天津市瞄准国际化大都市标准,把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理念,丰富开发内涵,着力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技术运用、社区综合配套服务、清洁可再生能源运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营造绿色、舒适、宜居的品质建筑,打造精品社区;加快促进绿色建筑最新理念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中新生态城建设标准,形成地方标准、规范和工法,倡导精细化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通过科技引导绿色建筑发展;创新绿色建筑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国实施居住建筑4步、公共建筑3步的节能设计标准,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高星级绿建比例。截至2018年年底,天津市已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6900余万平方米,实施绿色建筑达到1.37亿平方米,累计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347项。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天津市健全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装配式建筑地方标准,加强技术创新,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工艺,提升装配率和装配施工水平,推进建筑全装修,推动京津冀标准互认。天津市加强产业基地培育,目前全市拥有6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进一步带动设计、生产、施工、设备制造、装修和运维等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试点建设,对住宅、公建、公寓等具备条件的项目大胆尝试,努力在理念、设计、装配、成本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在城市核心区要全面推行装配式建筑。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园、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办公楼、国家电网客服中心等一批绿色建筑精品示范项目。

贯彻为民思想

实现惠民共享发展

天津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一件件解决到心坎上。

sunyf99106.jpg

瞄准“住有所居”,全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自2003年以来,天津市启动廉租房建设。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天津市结合实践经验,陆续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经过不断整合完善,天津市逐步构建了“发放三种补贴、建设三种住房”的制度框架,形成了梯次衔接、分层保障、具有天津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计建设保障性住房84.3万套、6050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8万人,满足了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希望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愿望。

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民生补短板工程,持续多年被天津市列入20项民心工程任务中。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市区147.33万平方米、6.24万户棚户区居民棚户区改造,实现成片棚户区改造清零。在征拆改造过程中,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采取“地块自平衡、区域自平衡、全市统筹平衡”的资金平衡路径,破解长久以来制约市区棚改的最大瓶颈问题。天津市多渠道筹措房源,在充分挖掘各类存量安置房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途径建设定向安置商品房,统筹全市地块,在市区遴选14个地块用于安置棚改居民,实现市区棚改安置需求全覆盖;广泛征求棚改居民意见,倾听群众需求,科学制定搬迁方案,更好满足群众安置需求,得到棚户区居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北岸的郭家菜园,当地俗称“渔村”,形成于1888年,房屋沿河堤而建、年久失修、里巷狭窄,不仅有因洪水冲泡导致房屋塌陷的危险,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天津市坚持人民立场,主动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先行落实安置房源,组织力量加班加点、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仅用13天将500余户居民全部搬离“渔村”,让他们住进了新房。

瞄准“住得舒心”,着力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天津市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12年至2015年,全市开展了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工作,4年共计改造2186个小区、6920万平方米,113万户居民直接受益。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2017年起,天津市再次启动对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1999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工作,利用3年时间完成3069个片区、8311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直接受益居民将达到127.58万户。通过提升改造,房屋更加安全、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瞄准“农村危房”,全力加快农村危改工作。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攻坚目标的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其作为全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重点推动。2013年天津市农村危改工作启动以来,全市紧紧抓住危改认定、质量和资金3条主线,尽心竭力加油干,扎扎实实抓落实。目前已累计完成改造3.02万户,其中1.6万余户群众危险住房得到有效维修加固,1.4万余户群众拆危重建喜迁新居,真正让农村住房困难群众住上“安心房”“暖心房”。

强化政治引领

保证住房和城乡建设全面发展

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sunyf99104.jpg

抓实政治建设,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落地。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要务,坚定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主题主线,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转化凝结为党员干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共同意志和集中力量;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与党的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人民立场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通过加强政治建设保障民生改善,切实使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抓实思想建设,形成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党的初心、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抓实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尤其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把时间精力用在抓建设和促发展上,始终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有利于长远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工作成效上;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全面发展打牢政治根基。

(本版资料由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