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碧桂园:“4+X”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
2019-10-15 10:49:56

IMG_9402.PNG

10月11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共同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会上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碧桂园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纵观20多年的扶贫之路,从单个项目帮扶,到试点驻村帮扶,再由点及面,开展大规模驻村扶贫,再到全国9省14县全面推进“4+X”模式,碧桂园集团坚持摸底排查、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斩“穷根”,脱贫困,富乡民。自1997年以来,截至2019年9月,碧桂园集团累计投入超过55亿元,已助力10县脱贫摘帽,脱贫超20万人次,直接受益人数超过36万人次。

为彻底摆脱救急难救穷的“一次性”扶贫,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碧桂园在探索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健康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4+X”扶贫模式下,推进“三个寻找”计划,即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一批老村长、一批深度贫困户,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维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机制贡献了碧桂园智慧和方案。

抓党建扶志脱贫树正气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碧桂园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坚持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让党的旗帜、“红色基因”引领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党建扶贫主要分为4个方面。一是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集团党委下属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举办特色党课、发展扶贫队员“火线入党”、签署脱贫《军令状》,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已在14县建立一线党支部,开展218场党群活动,惠及群众近2800人次。

二是寻找老村长和深度贫困户。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寻找了140位德高望众、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着力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的问题,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主要围绕入户宣讲关怀、开展老村长接待日及暖冬慰问活动开展系列工作,同时积极协助驻村扶贫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9年2月,各县老村长共组织开展入户宣讲关怀活动537次、“老村长接待日”72场次、脱贫励志报告会31场次、累计帮扶覆盖3600人次。以党建为牵引,在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寻找除政府兜底的最贫困的100户,精准施策、全力帮扶。

通过老村长营造出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凝聚能量,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凝聚“我敢脱贫”的勇气、激发“我能脱贫”的自信、点燃“我可脱贫”的希望、培养“我会脱贫”的能力。

三是举办党的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帮扶县贫困村两委干部走进碧桂园,进行扶贫经验交流和调研学习;开办一批乡村振兴学习中心,为集团党员、扶贫队员、贫困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等讲授扶贫及乡村振兴知识。

四是开展星火计划扶贫系列旅游。挖掘9省14县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完成旅游路线设计,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截至2019年7月,已完成首批5条扶贫旅游线路开发,约有3000人参加扶贫旅游活动。

2017年10月,碧桂园集团整县帮扶广东英德县,派驻团队进驻连樟村委会中心村开展工作,开展村企党建共建。期间,为建设广场,老村长陆志坚带头无偿拆掉了自家的十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主动协调有关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兴产业助力“造血式”扶贫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扶贫多以捐款、捐物的间接参与为主,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参与扶贫的好机制。

企业扶贫对市场经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殊优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当地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可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切切实实把产业扶贫“扶”出质量。一方面,碧桂园集团充分挖掘帮扶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如在广东英德推进苗木、红茶、麻竹笋等帮扶项目,在甘肃东乡着力帮扶东乡羊、东乡土豆、东乡刺绣三大产业。截至2018年年底,碧桂园集团已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带动近8000名贫困群众增收,不到一年已实现产值500万元。另一方面,发挥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推动现代农业、机器人产业、新零售、绿色建筑产业等项目进驻贫困地区,比如碧桂园智能建造产业基地落户江西兴国县,整体投产后,首批带动300多名贫困户就业,预计年纳税约4000万元。

马忠华是东乡县里典型的贫困户,家中有6个孩子,沉重的负担几乎压得他直不起腰。为了脱贫,马忠华养了200多只羊,同时还养了60多头藏牛。好山好水育一方好物,成群的东乡羊却因山高水远而难觅市场。当地产的羊只能在当地卖,养得越多,价格越低。外地人即使想买肥美的东乡羊,也没有冷链系统运出。所以大山不仅阻挡了美食的出山路径,更阻碍了当地人民发家致富的道路。

了解到这一情况,碧桂园集团扶贫工作队员进驻东乡之后,依托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的平台资源,为东乡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集中解决销路问题,同时携手当地企业与养殖场,合作发展冷链系统,让优质的东乡羊走出深山。

“以前不太敢多养,怕卖不掉,现在有了碧桂园这样的爱心企业,养多少收多少,收购价还提高了,每斤羊多给了两块钱,也敢多养了,今年打算养1000多只。”马忠华高兴地说。

马忠华的故事只是碧桂园以消费扶贫帮扶贫困户的一个缩影,而东乡县,也是被帮扶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

在目前一些地区,产业是扶持上去了,但“运不出、卖不掉、价不高”依然是不少贫困地区农产品在销售环节上的共同烦恼。对此,碧桂园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机制。旗下新零售公司“凤凰优选”的近千家门店设立扶贫专柜,助力扶贫产品销售;创立扶贫农业品牌“碧乡”,通过电商、展会等线上线下渠道,将英红九号、麻竹笋、黑米等60多种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引向市场;结合“双11”首创“消费扶贫月”,发动集团20万员工、数百万业主,大量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商业联盟,还有众多的社区和社群,鼓励更多人“以购代捐”,帮助甘肃东乡县销售1万余只东乡羊,销售额达1500万元,惠及3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截至2019年9月,碧乡已转化14县产品109款,销售扶贫产品近4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万余人。集团及下属公司食堂、酒店公司、机器人餐厅等开发系列扶贫餐,助力农产品销售。

“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在产业扶贫方面,碧桂园还扶持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碧桂园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服务,支持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与共青团中央合作,积极参与到“扶助10万名有志青年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即“青创10万+”)的工作项目中,并联合清华大学开展返乡扎根创业青年研修班,讲授创业知识。截至目前,碧桂园通过实地走访、乡镇政府推荐等方式,在14县已扶持20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帮扶带动超30000名贫困人员增收,涌现出返乡创业女硕士马娟等典型。

培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

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人口素质,“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十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多年来,碧桂园开办面向贫困群体的免费学校——国华纪念中学,每年为全国2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高中教育,并一直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提供全免费职业教育,2014年~2018年共招收1887名学生,2017年~2019毕业生共计1007人,就业率达100%,其中48人毕业即获万元月薪。

为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扩大教育规模,碧桂园在甘肃东乡县捐赠建设龙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180名学生,并解决了316名学生的住宿问题。在河北对11所学校开展“3+3”教育扶贫行动,即为学校配备操场、厕所、水井“三大件”和冰箱、微波炉、净水设备“三小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配套附属设施。

!picture.asp-2.jpeg

碧桂园援建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龙泉学校

碧桂园还坚持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开展结对帮扶。2018年,碧桂园发动集团员工28002人捐款1150万余元,结对资助6724名贫困学生。鼓励员工与贫困学生结对,资助其完成学业,并给予升学、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今年5月,碧桂园发起“心愿100”教育扶贫计划,计划帮助万名贫困学子实现微心愿。同时,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计划资助共青团中央在10省建设、管理、运行100个“童心港湾”。

牵就业实现“有职不贫”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园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

针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户,碧桂园集团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下乡、送技术到家门口或远程培训等形式,让贫困劳动力就地学技能,做到“生产、生活、培训”三不误,推动贫困户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全力调动集团内外部各种资源和网络,为贫困劳动力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岗前培训,统筹调配旗下产业空缺岗位,积极对接外部市场岗位信息和资源,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岗前培训,帮助掌握岗位所需技能,确保受培训、有意愿的就业贫因劳动力都能找到工作、胜任工作。截至2019年5月,已培训贫困劳动力51772人,其中有意愿上岗的全部实现就业。

!picture.asp-3.jpeg

碧桂园就业扶贫——铝膜产业工人培训

此外,根据就业市场和农业生产新技术需求,开办残疾人云客服培训班,为贫因农村残疾人群体提供互联网和电商技能培训。2019年5月,启动“碧桂园——粤菜师傅”培训项目,预计可培训学员总数达3000余人,已开展5期培训班共371名学员,其中111名贫困户;创新实施“就业带头人”工程,鼓励和带动贫因户积极就业。挑选一批在当地有号召力、有带班工作经验的村民作为“就业带头人”和就业培训班核心骨干,并对就业意愿不强、害怕单独外出务工的贫团户开展思想工作,打消他们观望、犹豫、怀疑的念头,提高贫困户组团外出就业积极性。

除了党建扶志、产业扶贫、教育扶智、就业扶技,当地扶贫队伍还可根据贫困地区的特殊情况,开展“X”自选动作,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如健康扶贫,碧桂园捐资1亿元支持国家“光明扶贫行动·白内障复明”项目,免费为患白内障的贫困户提供治疗。开展义诊下乡、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帮助贫困地区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碧桂园帮扶小组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项目等,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引入人文景观项目及旅游相关业态,建设特色民宿、旅游接待室、农家乐及配套设施,“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如何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仅靠“输血”扶贫,而不触及贫困根源,无法治本。多年来,碧桂园一直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为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扶贫提供具体样本。

一是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碧桂园将扶贫着力点放在“造血”上,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开展“3个3”工作,即3个寻找计划(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3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实现3个1万目标(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返乡青年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扶志扶智扶技扶富,激发造血活力。

二是探索可复制的扶贫模式。碧桂园将公司化的规范管理引入扶贫工作,打造制度化的扶贫工作模式;用好扶贫“四库”(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产业项目资源库、就业岗位资源库、专家智库),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五个一”规范将“4+X”扶贫模式标准化,为广大有志于扶贫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现成方案,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的伟大事业中来。

三是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在实践中探索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细管理,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2019年5月20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各界社会力量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汇聚70多家企事业单位、媒体、公益组织和个人代表的社会资源,有效对接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共同参与精准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