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9场学术报告 探索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2019-10-16 23:36:33

视界_03_画板 11 拷贝.png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城乡规划走过了曲折起伏的风雨历程,成就巨大、挑战严峻,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无法脱离国际环境的巨大影响。”10月13日,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在“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上充分肯定了《国际城市规划》的学术影响力及为推动中国城乡规划事业与学科的发展作出的基础性贡献。

WechatIMG493.jpeg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

40年来,《国际城市规划》实现了其角色定位的几次重大转型,持续而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城市规划与国际的碰撞和融汇,不断实现着其价值影响的升华。连任5届编委的规划界老前辈、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错过了“我与UPI故事”征文“情话”而改讲“勤话”的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勤以及中山大学教授袁媛代表“老中青”编委在杂志创刊40周年回顾环节真情献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在致辞中说,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和了解国际上的规划理论与实践,能够为新的规划体系建构提供养料。而《国际城市规划》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对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解读,而且它不务虚,编委们亲自上场策划专辑是其鲜明特点。他提出,希望杂志将来能更多注入与规划相关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法律秩序等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以宏观视角作了《国际视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主旨报告,拉开了学术研讨的序幕。

WechatIMG491.jpeg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

同济大学教授孙施文站在前沿高度,高屋建瓴,在对世界各国城市规划的主要范式类型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详尽追溯了中国城市规划从建设规划起步,到建立发展规划框架,再到融入规制规划的形式,由此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的历程。解析中国城市规划、规划范式与中国城市规划发展,

南京大学教授张京祥、罗震东的报告同样十分精彩,他们系统回顾了70年城乡规划思潮的总体演进和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WechatIMG490.jpeg

北京大学林坚教授、同济大学沈清基教授、中规院副总规划师马林、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以及扬州大学许皓讲师,分别以自己多年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详细展开了关于土地、生态、交通、人居环境、历史范式等领域的总结性探讨,从多个角度尝试总结70年城乡规划领域的困难与探索、改变与坚持,深刻探讨了如何在学习国际经验、总结自身发展时知其所以然,如何用理性分析指导规划师们在实践中破迷开悟,如何用开阔的视野和精细的思考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规划理论与规划体系。

IMG_2817.jpg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