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建设美丽的“天府之国”——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正红
2019-10-24 09:23:1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胡春明

微信图片_20191024091505.jpg

张正红(左)向首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著名作家马识途汇报

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70年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从革命老前辈、全国著名作家马识途首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开始,一代又一代四川建设人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开创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一片天地。这正如马识途老前辈给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题词所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人民尽欢颜。波澜壮阔七十载,四川住建展风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正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微信图片_20191024091513.jpg

“天府之国”旧貌换新颜

张正红说,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谋划,统筹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住房、建筑业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古之“天府之国”,今朝更好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仅有成都、重庆等稍具规模的城市,少有人口聚集的镇乡,随着重点工业项目入川和“三线建设”推动,促进了城市的培育形成;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工进城,推动城市发展;再到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和“两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开始的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已形成了由1个特大城市、6个百万人口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138个小城市和1531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科学城镇体系逐步形成。

70年前,四川几乎没有污水垃圾处理、排水防涝等市政设施,城市道路里程少、标准低、质量差,仅有成都、重庆两市有相对规范的供水设施。如今,市政基础设施实现飞跃式发展。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城市排水管道达到4.3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708.8万吨/日,处理率93.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5万吨/日,处理率99.3%;城市供水能力达到1441.7万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95.7%;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78万公里,建成和在建地下综合管廊495公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和污水处理能力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了2.3倍和2.9倍。全省35个设市城市已建成海绵城市面积359.6平方公里,消除城市易涝点198个,对1042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海绵化改造,新建和改造了199个海绵化公园,整治和治理河道湖泊184个,新建和改造排水防涝管网3380公里。103个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整治竣工84个、整治竣工率81.6%。

张正红说,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省委开始统筹考虑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九五”、“十五”期间,全省开始了以“小城镇、大战略”为标志的小城镇建设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力推动“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选取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全省共有277个小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20个镇入选“中国特色小城镇”,数量居全国前列。

微信图片_20191024091517.jpg

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古镇古村落是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四川古镇古村落是巴蜀文化的精髓,是天府之国富庶之源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张正红说,只有真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相互承接,才能让古镇古村落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1982年,成都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四川积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工作,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已拥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历史遗迹和革命史迹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力度。截至2019年6月,全省34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共划定历史文化街区78条和历史建筑847处。今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保护修缮力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截至2019年6月,全省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33个、省级传统村落869个。开展“最美古镇古村落”评选和培育创建工作,评选出首批最美古村落40个。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城镇居民住房与全国一样实行供给制。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8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坚持市场化方向,住房有效供给量逐年增加,满足了城镇居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70年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含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改造棚户区334.8万套,共计94万人享受到公租房租赁补贴,22.1%的城镇家庭享受到各类住房保障。四川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累计30多万农民工享受到住房保障。

张正红说,2009年,四川大力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容貌秩序不断改观,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近70%,全省4.6万个行政村中有近4万个配备了保洁员,近50万个村民小组中有20多万个配备了保洁员,在全国率先实现90%行政村建立了垃圾处理机制。2011年,《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颁布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设市城市公园仅有14个、公共绿地总面积仅为约92公顷。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加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起,全省坚持以园林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引导各地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行为管控以及节能减排推广。截至2018年,全省共培育创建国家和省级园林城市27个、县城32个、镇28个,省级园林村51个,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园总数达到1032个、公园绿地面积达到约4.6万公顷、设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3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191024091521.jpg

成都天府新区城市绿道

张正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四川通过狠抓城市园林绿化,促进城镇宜居品质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特别是成都大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并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取得成效。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很好,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需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

让人民安居乐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迅速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震后100日内解决了1200多万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坚持民生优先、科学重建,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住房重建和城镇重建,促进了灾区发展振兴。”张正红说。

到2011年9月,震后重建和维修城乡居民住房540多万户,原址和异地重建城镇38座,汶川县、北川县、青川县、映秀镇、汉旺镇、水磨镇等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极具时代特色的新城镇重建全面完成,实现了“家家有房住”的重建规划目标。此后的芦山地震,四川进一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圆满完成三年重建任务。

农村住房安全得到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的逐步恢复,四川掀起了农房和村庄建设第一个高潮,农房建设量每年平均达1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农房建设逐步历经茅草房、土坯房、红砖平房、二层小楼等形式,虽然极大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但农房建设一直沿用千百年来“亲帮亲、邻帮邻”传统方式,质量安全缺乏监管。2009年,四川在大力推进农房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四川在总结多年来农村房屋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建立农房质量监管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0.5万户,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48.7平方米,农村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微信图片_20191024091526.jpg

巴中市南江县朱公乡百坪村现代夯土技术建设的农房

经过70年的发展,四川建筑业已走进全国前列,一批像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2018年,全省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45万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5.5%,全国排名第5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23.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7.9%;建筑业缴纳地税总额477.4亿元,占全省总税收收入的8.9%,建筑业已成为拉动四川经济最为强劲的行业之一。

展望未来 谋求突破

张正红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四川必须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工作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精准脱贫住房建设、污水垃圾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防范化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风险;抓牢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农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4件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持续抓好五大重点工作,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贯彻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五区协同”发展格局;二是以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三是着力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留住乡愁;四是建立住房保障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五是加快“放管服”改革,推动建筑业做强做精。

张正红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回顾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更加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