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住房和城乡建设辉煌成就地方篇
贵州:圆梦万户千家 扮美多彩城乡
2019-10-28 10:33:0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林石 彭银



002.jpg

住房事业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华丽的篇章之一。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资料显示,1979年,全省人均住房面积仅有3.1平方米;截至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7.9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4.99平方米。

贵州人越住越宽敞,贵州省住房事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在这背后,离不开住房保障体系的有力支撑,离不开农村危房改造的山乡覆盖,更离不开房地产事业的持续发力。

从“房住不炒”到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确立,从住房保障到供应体系建设,从易地搬迁扶贫到棚户区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心系百姓安居冷暖,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重要改革任务,实施全面部署。

不负众望,砥砺前行,4000万人口安居梦终被托起。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溯贵州省住房发展史,每一项重大变革、每一次阔步前行,都让人心潮澎湃、心生敬意。

向前看,朝气蓬勃的贵州省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住房保障体系“上台阶”

900万人实现“住有所居”

作为我国住房双轨制体系之一,贵州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仅为城镇低收入家庭织就了社会“安全网”,还解决了许多城市“夹心层”的居住难题。

“做了半辈子的住房梦终于实现了。”家住遵义市振华东风小区的职工们道出心声。

004.png

喜获公租房的群众笑逐颜开

他们是上世纪70年代随“三线”建设来到这里的军企职工,企业破产后已无力解决住房困难。

“30多年的筒子楼,有的甚至连窗户都关不上。”原国营东风机械厂退休职工李建萍表示,岁月慢慢侵蚀,“屋顶有时还会掉水泥块,下雨漏雨、刮风透风。”

005.png

喜获公租房的群众笑逐颜开

转机出现在2012年。贵州省按照保障性住房计划、补助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向“三线”企业倾斜的原则,积极帮助“三线”职工解决住房困难。340户“三线”职工家庭在2014年陆续搬进新家。

与李建萍通过棚改住上好房不同,臧振香通过摇号选房,幸运地抽中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廉租住房,开始了美好生活的初体验。

这处廉租住房位于余庆县子营街道惠民小区,共有10多栋楼房,蓝色坡屋面、红色墙面,配套设施完善。小区看上去十分整齐、醒目。

从“有的住”迈向“住得好”,贵州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建设、民众居住水平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日益成熟的政策保障。

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文健介绍,该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始终根据不同阶段的民众需求,积极调整和改进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补位”作用。

1994年,住房保障概念首次提出。按照国务院“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要求,全省住房保障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经济适用住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1998年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至2006年,贵州省经济适用住房累计建设1355.4万平方米,帮助近1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解决和改善住房问题。

廉租住房紧随其后——1999年至2002年,贵阳市投入1300万元,累计安置186户廉租住房“双困”家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003年,在贵阳市继续开展廉租住房建设的基础上,贵州省先后新增六盘水、遵义、安顺三市作为廉租住房建设试点城市,有效解决了收入困难及住房困难“双困”家庭的难题。

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也纷纷亮相——2010年,随着住房保障思路从“重购轻租”向“租购并举”转变,贵州省开始启动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进一步提速,贵州省也由此形成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将棚户区改造内容扩充到非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镇旧住宅区综合治理;通过政策明确建立“公廉并轨、梯度保障”机制,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可持续发展。

2018年起,贵州省开始探索住房租赁市场,贵阳市被列为全国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国有住房租赁企业建设,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还大力推进保障房向校园、林区、垦区、乡镇和重大项目延伸,建设教师公租房17万套、乡镇卫生计生等干部职工公租房34万套、“三线”企业安居工程22.32万套,改造城镇危旧房屋45万户(套),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8.68万户(套)。截至2018年,全省累计实施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近300万户(套),有效实现了超过900万人“住有所居”的梦想。配租与配售、实物与补贴,贵州省这张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广、越织越密。

农村危房改造“零遗漏”

330万农户圆了“安居梦”

2019年寒冬,对于盘州市保基苗族彝族乡陆家寨村贫困户伍文刚来说“有点不寻常”。

农村危房改造让他家正式告别“屋内下小雨”的景象,任由室外冰寒雪冷,屋里则始终暖意融融。

001.jpg

花果园夜景

像伍文刚一样,10年来,贵州省已有330万户山区群众在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中受益,千万农村居民实现了“居有所安”的梦想。

回溯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要从2008年那场雪凝灾害说起——

数以百万计的房屋在冰雪中倒塌,无数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灾情牵动着各方神经。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和支持下,2008年5月,贵州省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份。

作为牵头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创新工作方法,争取各级支持,在全省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危房改造热潮。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鲁长亮介绍说,10年来,全省分批次、分重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2008年下半年,示范引领,先后实施“万户试点”和“扩大试点”,率先在全国打响了农村危房改造的“第一枪”。

2009年至2016年,整体推进,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优先改造一级危房、地质灾害危房、五保户二三级危房为“先手棋”,推动改造工作不断深化。

2017年,精准聚焦,紧紧围绕建档立卡等四类对象开展工作,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进“三改”。

2018年,深化提升,全面解决建档立卡等四类对象的住房安全问题,配套开展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

2019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整县验收”工作,实现了圆满收官。

2020年年底前,全面消除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现象。

今年是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决胜之年。让人欣喜的是,全省年内将完成台账上农村危房改造的全部计划,比全国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率先启动”的同时做到了“率先完成”。

一路艰辛,一路锤炼。

10年来,贵州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类、管理类、技术类文件,形成可操作、能实施、契合本省实际的政策体系,率先制定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认定标准。

10年来,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35亿元,并通过这项工程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社会投资近千亿元。

10年来,贵州省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0万户,占全国农村危房改造总数的12.5%,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质量,使千万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

“四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住的茅草屋,现在砖瓦新楼房……”遵义市湄潭县田家沟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唱出了新时期的群众心声。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

市民居住品质大大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省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一组数据的变化,就能够寻找到答案。

1986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投资0.61亿元;2018年,增加到2349.23亿元,增长了3850倍。

1998年及以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值为16.39%。

以1998年为界,1998年以前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值为2.27%;1998年及以后,这一平均值为15.62%。

1994年,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为386家;2017年,这一数量增至2674家,平均每年新增127家。

房地产从业规模也迅速壮大:1995年,从业人员数量为1.16万人;2017年,从业人员数量增至9.26万人,增长6.98倍。贵州省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为省内劳动力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

……

回首发展历程,从1980年住房制度改革提出,到1998年全省逐步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政策,再到如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指导思想的提出,贵州省房地产业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平稳发展三个阶段。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陈少鸿介绍,从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改革直面发展难题,在探索中前进。建立公积金制度、出台住房贷款政策、实施商品房预售管理,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时俱进,完善租、售、改、补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住房需求。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剂。

003.jpg

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改造后新貌

让老百姓在新房里住得舒心,完善管理体系也至关重要。

自1994年3月贵州省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目前,全省物业服务企业已达2100余家,从业人员达12万人,物业服务项目近4000个,行业总营收达百亿元,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30%以上的物业服务项目成立了业主大会,实现了业主自治。物业服务市场化程度日益成熟。

2011年1月,《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2015年8月,贵州省物业管理协会成立。

2016年,《贵州省星级物业服务示范项目考评办法》出台。

2018年11月,《贵州省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导则》开始推行。

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贵州省物业服务市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出现了多家服务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甚至1000万平方米的旗舰型物业服务企业。国内第一阵营物业服务企业悉数入驻贵州省,带来了最新服务及经营理念,带动全省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飞速崛起的房地产业开发、不断改善的居住条件、日臻成熟的房地产管理体系,百姓安居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定前行。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