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河北:奋勇前行谋发展 燕赵大地谱新篇
2019-11-08 11:56:10来源:中国建设报

新中国成立后,西倚太行、东瞰渤海、环抱首都的河北,也拉开了建设新家园的大幕。

70年来,河北一代代建设者不畏艰辛、前赴后继,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以坚定的决心、无比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在燕赵大地上建设了一座座恢弘繁荣的城市和一个个美丽祥和的村庄,书写了共和国成长史上华美动人的河北篇章。

城市建设:万丈高楼平地起,燕赵大地换新颜

1949年,河北省只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4个市和邯郸、邢台、泊头、汉沽、通县、胜芳、辛集、临清、杨柳青、沧州10个镇,城市人口63.2万人,城市总面积仅71.8平方公里。即使在仅有的十几个城镇里,房屋低矮破旧,多数居民喝的是河水、井水,没有排水设施,全省城市道路仅274公里,只有4辆公共运输汽车。

微信截图_20191108115251.jpg

古今辉映的正定县城 武志伟 摄

建设起步期困难重重。在邯郸筹备修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时,根本没有设计人员,只好请艺术家邹雅画了一张陵园的图画作为设计图。陵园临动工时原材料还没备齐,连水泥都只能派人到邻省采购。

随着各项事业的逐渐复苏,河北的城市建设也步入了正轨,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

到1978年,唐山、石家庄已升级为地级市;1981年设廊坊市;1982年设衡水市;1983年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到2012年,河北省设区市数量达到11个,县城132个。城镇常住人口达到3410.53万人,是1949年的15.5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38.89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24.22倍。

伴随着一系列推动城乡建设改革发展政策的出台、一张张城市蓝图的绘制、一批批基础设施的兴建、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河北人民步入了现代城市生活:住在安全、宽敞、明亮的楼房,饮用水一拧即至,做饭取暖用天然气,废水直排处理厂;楼外是四通八达的柏油路,路边有高大的绿树和丛丛的花草,夜晚还有五彩斑斓的城市夜景照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秦皇岛、张家口6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邢台、沧州、衡水、廊坊、承德5个中小城市扩容提质加速,加上119个小城市和新培育的一批特色小城镇,河北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格局逐步形成。

2015年,河北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达到51.33%,实现了城乡结构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18年,河北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4264.02万人,是1949年的19.44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62.73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30.12倍。

微信截图_20191108115336.jpg

邢台市燕云台小区 李继生 摄

与此同时,河北的城市居住环境也在逐步升级。到2018年,全省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42735.3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6%。全省城市道路达到27924.03公里。全省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到33232.99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1345.47万立方米,城市和县城用水人口普及率分别达到99.7%和98.89%;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32552.79公里,是1978年的18.71倍;县级以上城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95座,处理能力达948.6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2%。

一座座城池横空出世、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今的燕赵大地已经容颜一新!

住房发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4岁的马焕义患心脏病多年,老伴儿身体也不好,由于为数不多的积蓄都用在了治病上,老两口一直租房住。2015年10月,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他们搬进了沧州市惠民家园小区,分得了一套46平方米的保障房。“这房子宽敞、舒坦,房租也不多,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提起房子的事老人非常高兴:“抓阄选房那天我专门穿了件大红袄,高兴!”

而最近几天,家住秦皇岛市燕旭里小区的赵友志在为另一件事高兴:他居住的小区经过更换管道、铺设道路、维修美化墙体、拆除违建等改造后,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燕旭里小区原来是河北省第三建筑公司家属院,最早属于单位公房,这种小区在河北还有很多,它们曾为万千家庭遮过风蔽过雨,自己脸上却刻满了岁月的沧桑。

2018年开始,河北在全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改造完成现有老旧小区5739个,涉及居民141万户,这让“燕旭里”们迎来了新生。

时针拨回到70年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能有一个安定的住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迫切的期望。

1949年,河北省城镇住房主要是接管、经租、收购和新建的公产房和部分私有房产,多为土坯和砖木结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5平方米。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无论是公产住房还是私产住房均得到发展。到1978年,河北省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6平方米,在人口增加3.3倍的情况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49 年的1.1倍。

1998年9月,河北启动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并逐步构建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此后,河北省住房交易市场持续活跃。到2012年,全省新建商品住房竣工面积4894.56 万平方米,销售5144.92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51平方米。

近年来,河北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着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河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7.5平方米,是1949年的8.33倍。

自2011年起,河北省开始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问题。从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的探索,到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再到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河北住房和城乡建设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高歌猛进,连续10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多次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到2018年,河北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累计开工288.9万套,累计发放租赁补贴25.7万户,圆了近千万居民的安居梦。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5平方米。之后的30年间,很多勤劳的村民凭借自己的双手建起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到1978年,河北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8平方米,接近1949年的2倍。

微信截图_20191108115305.jpg

邯郸市丛台广场赵武灵王塑像 康泰森 摄

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掀起了建房高潮,结实漂亮的砖瓦房代替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坯房和窑洞。到2012年,河北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1平方米,分别是1949年、1978年的7.8倍和4倍。为解决困难农户住房安全问题,河北省2009年起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02.7万户,发放补助资金120亿元;206个深度贫困村每户新建补助3.5万元、修缮补助1.3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建设和精准脱贫攻坚,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

建筑业兴起:异军突起鏖战酣,撑起国民经济一片天

1952年,河北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亿元。“一五”末期,河北建筑业已发展成为一支能承接国家工业建设项目和复杂民用工程的重要施工力量,五年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亿元,建筑业逐步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河北的建筑业、建筑队伍,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重大建设任务的攻坚过程中,一步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兴隆煤矿、开滦煤矿、华北制药厂、保定胶片厂建设,首都十大工程会战、华北油田大会战、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处处留下了河北建设大军艰苦奋战的身影。在那些豪情万丈的岁月里,多少热血儿郎在工地上洒下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

多年来,河北建筑业逐步形成工程地质测量、建筑设计、房屋施工、设备安装等较完整的行业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勘测、施工和设计等技术骨干,施工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到197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151家、从业人员11.3万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河北建筑业进入改革阶段。扩大国有建筑企业经营自主权,组建了一大批企业性质的建筑公司;推行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包干做法,对施工班组和个人实行“全优综合计件工资”,打破了吃“大锅饭”做法,经济效益逐渐趋好。

进入新世纪,河北开始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省建筑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加快,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投资主体建筑企业和经济实体得到发展。到2012年,建筑业企业总数达到2499个,从业人员134.87万人。

河北建筑队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区位优势,广泛承揽京、津、晋、沪等30多个省(市)的工程项目;逐步开拓国际市场,俄、法、日等20余个国家都有河北建筑人的身影。到2018年,河北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740.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2362.7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6%,比1952年、1978年分别提高4.5%和1.6%,支柱作用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突出建筑业科技创新,加速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大智移云”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全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2013年3月21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山门及东西配殿宫门顶升工程圆满完工。工程现场总指挥、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边智慧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山门加上托盘约重4600吨,对建筑整体顶升技术来说,仅这个重量就是个巨大考验。我们成功了,垂直顶升15米,创了世界纪录!”边智慧一脸自豪地说。

70年间,河北始终将建设科技创新作为行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了河北转化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收到了良好成效。

自20世纪90年代起,河北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科技改革措施,引导科研单位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鼓励生产、施工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应用,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为依托,实施“十大建设科技工程”,提高了全省建设科技整体水平,到2012年,相关产业累计获得137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建筑业10项新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等相关研究持续深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整体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多年来,河北的建筑节能工作稳步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起,全省所有政府投资的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省会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8年,全省城镇节能建筑累计达6.367亿平方米,占全省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49.03%;全省新增城镇绿色建筑累计达9927.76万平方米,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的57.84%。

微信截图_20191108115317.jpg

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 杨润萍 摄

截至目前,河北的超低能耗建筑的在建和竣工面积都位居全国第一。河北还有国内最早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秦皇岛“在水一方”小区,国内最早建成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科研办公楼。今年10月9日至11日,全球极权威、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被动房大会首次走进亚洲,在河北高碑店召开。包括有“被动房之父”之称的沃尔夫冈·菲斯特等在内的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河北,将河北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再次推上新高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70年筚路蓝缕,70年薪火相传。王子兴、邬天柱、马万水、张长河......开疆拓土的老前辈们为河北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迈入新时代,手持接力棒的新一代河北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再次唱响嘹亮的建设雄歌!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