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云南:同心同向著华章 云岭大地放光芒
2019-11-12 13:25:3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罗海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携手全省各族人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云岭大地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开创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

回顾70年,是一段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回顾70年,是一段更加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历史;回顾70年,是一段更加坚定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的历史;回顾70年,风雨兼程,不仅是对初心的回望,更是对使命的传承。

■ 开天辟地进入新纪元

云南省建城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滇王在昆明北郊建有苴兰城,此后历朝历代建城居多。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作为抗日的大后方,城市建设得到了发展,昆明部分街区出现了“洋楼”、水泥路和柏油大街。但这时期,市政公用建设基本集中在昆明、个旧、开远、下关、曲靖等稍具规模的城市,村镇建设工作亦无规划可循。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历经数年战乱后集中财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全省的重点,城乡建设事业中主要是发展工业和相应的农业住宅建设。“一五”期间,以增加粮食生产为重点的农业建设和发展有色金属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建设成为推动云南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建设上,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垦荒地,相继建立了河口、潞江、黎明、景洪等国营农场和热带作物垦植场。5年间全省共开垦荒地600万亩,加上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等,农民的温饱问题有所改善,部分地区农民开始建盖起了新的住房,村镇也陆续建起了信用社、合作社、卫生所,不少村镇还通了公路。工业建设上,“一五”期间云南锡业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东川矿务局、会泽铅锌矿等“156项”重点项目在云南立项实施,形成了国家层面对云南的大规模投资,促进了云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云南工程设计、技术、施工人员和产业工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云南省“一五”计划取得初步成果后,1956年云南省城市建设局成立,城镇测量和城市规划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1956年~1960年的5年中,全省城乡建设事业有了稳步和较快发展的好势头。1960年~1965年,在3年的经济困难期和3年的经济调整期间,云南省的城市建设机构和除昆明、个旧外的市县城市建设机构被撤销,人员被他调,城镇规划被搁置,一些市政项目被撤销。直至1964年,经济经过调整开始复苏,云南省基本建设委员会

恢复成立,城镇建设开始复苏。


上世纪80年代的昆明主城区

现在的昆明主城区

■ 改革春风吹醒云岭大地

1978年5月13日,《云南日报》全文转载了《光明日报》于5月11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云岭大地同全国一道,掀起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同年,云南省城市建设局恢复成立。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省改革开放的序幕逐渐拉开,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各个行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后,云南城市、农村的生产潜力被激发,全省的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1985年,全省的国土规划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城市规划和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城镇建设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规划龙头作用的引领下,云南省城市发展进入资金投入、城市空间扩展、城市产业支撑、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最快的时期,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城镇经济空前壮大,全省的城镇化率快速上升。1978年云南省的城镇化率为12.2%,2012年城镇化率增长到39.31%。

1999年,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城市市容市貌整治及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世博会的举办让全省城市人均绿地面积提高至5.8平方米,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等得到较快发展。截至1999年年底,全省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200.85万立方米、城市道路2608千米,拥有城市公共汽车1593万标台、城市出租车1.5万余辆,设市城市煤气日供气量7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年供气量9.5万吨、城市燃气用户达96.5万户,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同时,全省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有序发展。1979年,全省县以上集体建筑企业仅115个,完成工作量4900多万元;2012年,建筑业成长为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1980年,云南省首家房地产企业成立,房地产业缓慢起步;2012年,房地产业成长为超过1700亿元的产业。在改革的推动下,两大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推动着城乡经济快速协同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改善。2012年,全省城乡建设事业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 砥砺奋进助力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下,云南省的城乡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继续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管控力度,完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规划科学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全省城乡建设事业在规划的科学引领下,建设和管理科学性及合理性不断提升。2015年,成立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2016年,编制完成《滇中城市群规划(2016~2049年)》,滇中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过长期努力,云南省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及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综合规划、总体规划、省级及以上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规划调整事项、全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政策的指导力度不断加强,城乡发展建设中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体的空间需求和供给关系问题更加协调,城乡规划制定、修改和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9.31%提升到2018年年末的47.81%。

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云南农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高到34.9平方米,居住竹草土坯房屋从2012年的6%到2018年年年末基本消除。2018年,居住砖混、钢混结构住房的农户比重57.9%,比2012年(25.6%)增加32.3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省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动态)37.61万户,开工36.94万户,开工率98.21%;竣工31.02万户,竣工率82.48%;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124个县(市、区),73个县实现了“清零”目标,并综合运用9项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制度推进其他县(市、区)实现脱贫攻坚农危改“清零”目标。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问题持续改善,通过政府引导和多主体参与,以棚户区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发放住房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问题。引导各地用好改(扩、翻)建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棚改,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截至2018年年底,共建设公租房91.01万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110万套。2019年,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向国家申报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计划100921套,上半年基本建成43643套,年度发放租赁补贴45230户。随着保障性体系的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等将被纳入保障范围。

上世纪80年代的盘龙江畔片区

现在的盘龙江畔片区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达1782.14亿元,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237.75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1362.83亿元。2018年,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247.2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531.8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3406.84亿元。同时,房地产规划布局逐渐合理,滇中城市群包括了49个县级行政区域单位,将聚集和引导全省60%左右的人口,成为全省房地产发展的重点区域;滇西中心城市、滇北、滇东北中心城市、滇南中心城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沿边城市齐头并进发展,形成合理的省内房地产发展科学格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战略部署,通过提升开发项目品质、有效丰富产品供给等举措,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好人民群众刚性、改善性和选择性住房需求。以房屋网签备案系统联网为抓手,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科学监测研判为出发点,指导各地全面推行房屋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抵押合同网签备案制度。目前,昆明、大理、丽江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已完成房屋网签备案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级联网。突出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持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虚假销售、无盘虚售、占地不建、一房多卖、投机炒房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12年,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86.4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8.38亿元,实现利润80亿元,上缴税金80亿元。2018年,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5458.52亿元,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482.34亿元,实现利润185亿元,上缴税金230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50亿元以上,不变价增速10%左右,作为支柱性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同时,建筑业企业奖励扶持等政策不断完善,省外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加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走出去”发展步伐愈发稳健,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稳步提升,高素质人才储备不断加强,农民工工资拖欠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切实压实,建筑业重大质量安全风险持续得到防控。

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村庄规划管理全面推进,建立起“县—镇—村”三级村镇规划体系。2017年,112个县(市、区)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覆盖率达86.8%。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检查评比中,云南省乡村规划工作名列全国第二。“一水两污”(自来水供水、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和乡镇村庄公厕建设持续推进,从源头上着力解决农村地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城市公厕和乡镇镇区旱厕开工、完工率逐年上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进入全国监管平台33条黑臭水体中31条整治工程初见成效。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全省8个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昆明市主城区30%的街道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上世纪80年代的南屏街片区

现在的南屏街片区

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900公里,在建铁路里程1500公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刚投入运营,昆明地铁只有6号线一条通车运营。2016年6月,轨道交通远景规划线网全长达562公里,由14条线路组成放射普线网+穿越快线的线网组成,通车里程达88.7公里,运营里程在全国开通运营的31个城市中排名第16位。2018年,云南省“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向前,“能通全通”工程加快推进,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6公里,总里程达5198公里,新增高铁运营里程320公里,总里程达1026公里。同年10月,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金海新区站至福保站区间右线贯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明显。2019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20亿元;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海绵城市32.06平方公里,新建污水配套管网235公里;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0公里,新建城市燃气管网190公里;申报重大储备项目430个,争取国家排水防涝“补短板”6个项目资金0.94亿元;申报老旧小区改造总户数15.06万户,总面积1968.3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62.47亿元;启动实施5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全省建成并投入运行的14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达86.8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1.87%。

助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康养小镇、“美丽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目前全省共有1212处历史建筑已确认公布,共708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国前列。特色小镇建设成效明显,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支持政策更加精准。2018年,落实22.5亿元财政奖补资金支持15个特色小镇。2019年,全国特色小城镇第二调研组对瑞丽市畹町镇、大理市喜洲镇、建水县西庄镇等13个特色小城镇开展全覆盖调研工作后总体评价较好。

上世纪80年代的翠湖公园片区

现在的翠湖公园片区

营商环境明显优化。统一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申请表单、审批流程,制定印发了包括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项目在内的11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原则规定政府审批时间最长120个工作日,一般项目90个工作日,最短审批时间40个工作日(装饰装修工程)。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梳理出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依申请办理事项共280项,办事材料从原有的1465项(次)减为1034项,减少率达29.41%,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和“一部手机办事通”事项,全省包括省级职工住房资金中心在内的12个公积金中心实现公积金查询事项上线办理。

助力推进绿色城市建设。2017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印发,要求到2020年年初步建立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明确到2020年和2025年各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2018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国内率先编制完成了《云南省2017建设工程综合单价计价标准》,并于5月1日正式实施;2019年上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云南省绿色装配式建筑及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规范装配式建筑认定程序,推广新型建造方式,累计有16个研发项目和9个省级示范工程建立了可推广应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体系。全省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46.5%,设计和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到100%。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持续牢固,抓基层、打基础;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互联网+党建”,机关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质;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相关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成效明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越筑越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得到深化运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