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农村厕所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2019-11-22 13:47:1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高发车

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对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农村厕所是“土坑垫上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旱厕。到了夏天,粪尿臭气冲天、蝇蛆成群、垃圾漫野、污水横流,这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态环境是农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和民生问题。

厕所革命需坚持的原则

“厕所革命”这个民生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各地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厕所革命”推进的力度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推进工作中不可能规定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实际,合理确定目标和标准,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满意。

要让群众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群众负担,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动员村级组织及群众参与,共同改善村容村貌。

完善建设与管理措施,注重长效。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和计划,合理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和配套管理服务措施,逐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防止出现“走过场”“一阵风”等面子工程。

厕所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厕所革命”既是对广大农村卫生环境的改造,更是对广大农民生活理念的改变。近年来,国家把“厕所革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宣传动员,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农村改厕项目,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示范工程,着力补齐影响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改厕工作仍存在推进速度相对缓慢、农村改厕支持体系相对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有的地区没有深入走访村民,调查研究不够,为完成任务而盲目改造,很多乡镇政府招标第三方公司统一施工,只追求数量;有的村里“空心村”现象严重,常年没有住人也建设厕所;有的没有下水道配套措施,粪尿的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

改厕费用难承担。按照政策标准,补助资金只负担地下部分建设和部分工作经费,地面部分厕屋建设费用还需由农户自己负担。此外,原材料、人工费持续上涨,农村改厕实际支出费用在增长。除了项目补助资金外,大部分改厕费用仍需要农户承担,致使农民群众经济支出增加,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改厕积极性不高。

改厕工作不规范。有的地区改厕负责人、施工人员对改厕的标准和要求一知半解,对国家、地方标准和指导手册学习积极性不够,质量指导监督不到位,致使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不规范等现象,改厕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比如北方地区按照国家标准,三格式、双瓮式改厕设备容积不得低于1.2立方米,具备一定的抗压、防渗、防冻要求,且必须使用节水型冲水设备,每次冲水量在500毫升以下。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村庄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贮粪池,容积、抗压等均没有达到标准,也没有冬天防冻措施,影响了改厕效果。还有一些村庄未使用节水型设备,冲水量过大,粪便在化粪池贮存时间过短,达不到无害化的要求,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

重建设轻维护。在改厕过程中,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各县市区虽然配套建设了水冲式户厕,但因村庄配套建设的农村排污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及后续管理还有所欠缺,导致建成的水冲式卫生厕所不能正常使用,部分群众又在院外建造和使用旱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卫生厕所普及效果。

改厕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合力共建。把农村改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由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统筹推进改厕工作。

统一标准。统一改厕技术标准、统一考核验收标准,着力解决后期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推动村民改厕的积极性。

提前规划。做好农村改厕规划,选择合理的卫生厕所类型,以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卫生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市场机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为保证改厕工作的顺利推进,倡导群众和社会组织利用媒体、舆论等方式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市场的监督。大力调研,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改厕的成本,完善改厕的技术,提高改厕的效率。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