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广东东莞:大力践行绿色建造理念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19-12-12 14:14:0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东莞市副市长刘炜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大力推行绿色建造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 大力推行现代建造方式 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弊端和发展瓶颈越来越突出。为了破解传统建筑业发展瓶颈,东莞市积极推进建造方式革新、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业转型发展和提速升级。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东莞市从2015年就开始谋划推进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多次到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深圳等发展较好的省市学习调研,并结合东莞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于2017年8月率先印发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扶持政策和工作任务。今年又编制了《东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2018-2025)》和相关配套政策,为东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2017年东莞市还成立了BIM技术联盟,全力推进BIM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推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

二是明确技术标准。自2016年起,在国家、省相关技术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东莞市在组织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东莞市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同时,鼓励有发展基础的企业立足原有的技术优势,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比如,万科形成了“两提两减”建筑工业化体系,碧桂园形成了SSGF技术体系。2017年,东莞市依托《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明确执行国标的相关要求外,又结合本地技术体系特点,进一步细化、优化东莞市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要求,明确了装配率计算规则,有效地规范了东莞市装配式建筑发展。

三是夯实产业基础。东莞市作为“制造业名城”,装配式建造上下游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在相关政策出台后,东莞市迅速建成包括万科产业化、中建科技、建安住工、润阳智造、广胜达、常胜建科、通洲等一批预制构件、装配式模板、装配式墙板研发生产企业,预制构件生产能力达29万立方米,装配式模板生产能力达50万平方米,装配式墙板生产能力达300万平方米,为东莞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

四是坚持以点促面。大力推行试点示范,从2017年起,东莞市先后在万科东江之星、城市之光、凯达科技设计中心、碧波花园、天悦家园、华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中心等一批社会投资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虎门港坭洲岛公租房以及谢岗粤海银瓶新区公租房等市财政投资项目进行了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探索实践装配式建造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逐步扩展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坚持从用地供应源头抓起,在土地招拍挂出让环节,明确符合条件的项目落实装配式建造方式,一大批项目已陆续进入实施阶段,已从前期的试点探索阶段正式转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目前,东莞市已落成以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的项目建筑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促进建筑业高品质发展

建筑业是一个工程量庞大、建筑周期长、材料耗损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大的行业。近年来,东莞市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大力提升建筑品质,将建筑业的发展朝着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筑业高品质发展。

一是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自2014年以来,东莞市逐步扩大绿色建筑强制实施范围,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目前绿色建筑发展已形成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体系。从2019年1月1日起,东莞市新立项民用建筑项目(含改扩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大型居住小区项目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东莞市建成和在建绿色建筑项目总数613个,总建筑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并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圣融生态幼儿园、三星级项目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三星级改造项目麦德龙商场等。

二是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真分析总结国标、省标在本地的应用情况,针对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只求“凑分值”而不考虑技术措施的实用性,甚至只设计、不落实导致实施效果走样等突出问题,结合东莞岭南地区气候特点,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编制并发布《东莞市绿色建筑一星级评价导则》,更突出自然通风采光等被动式技术,更强调建筑通风、采光、遮阳等“绿色基因”,切实提升绿色建筑的实效,提升建筑使用品质。

三是开展绿色建筑生态恢复。近年来,东莞市以综合绿色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绿色建造理念为导向,结合南方地区气候条件,不断加强绿色生态体系、生态建筑和生命建筑研究,以生态修复、生态增容来提升城市品质,以发展与环保有机结合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例如,东莞市正在建设的“水田印象——润园博物馆”科技项目,以生命科学为理论基础,坚持生物多样化和谐共生共荣的设计理念,创造性提出建设以生命建筑为蓝本的东莞“5G建筑”新概念,其零能耗、零排污、零碳排等12项绿色建造技术的创新,开创了东莞市绿色建筑生态恢复工作的先河,为探索南方地区自然生态恢复型建造发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建筑样本。

四是打造绿色建筑展示宣传平台。借东莞市2014年获“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称号的契机,筹建了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展示中心”,该展示中心集绿色建筑技术展示、科普宣传、培训教育、行业交流于一体,打造成绿色建筑大众化、普及化、可感知的场所,是东莞市倡导绿色建造、推行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展示绿色建筑技术知识的交流平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自2016年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260多批次3000多名市民和相关从业人员,并被评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

■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影响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东莞市高度重视和推行建筑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利废、节能、环保建材,严控建筑施工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广应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东莞市严格落实国家“禁实”政策,支持发展和推广高性能、资源综合利用、绿色节能新型墙体材料。全面开放市场,吸引东莞市及周边城市高水平墙材生产企业进入东莞市场,为东莞市建筑工程项目供应高质量墙材产品,目前共认定53家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立方米,为东莞市建设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新型墙体材料。坚持“宽进严管”,建立在建项目随机抽查机制、执行墙材产品标识及供应登记制度、明悉产品供应去向及生产企业质量责任、对工程项目和墙材生产企业实施“两场联动”质量抽检、对质量低劣的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将拒不改正的清出东莞市场,促使行业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二是推进预拌混凝土及砂浆应用。从2018年开始,东莞市狠抓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企业绿色生产升级改造,引领混凝土行业由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升级。截至2019年3月,东莞市48家预拌混凝土企业、39家湿拌砂浆企业及6家预拌砂浆企业均已完成绿色生产升级改造,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品质量和绿色环保水平大幅提升。研发出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线下料信息监控系统(俗称“黑匣子”),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供货、检验、生产、出厂等全过程信息进行跟踪,严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质量关,有力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是强化建设工程施工扬尘管控。配合打好大气污染攻坚战,严控工地扬尘污染。在日常巡查、督查、检查的基础上,要求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市管理平台联网,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扬尘防控工作日常监管,确保各类工地严格做到“六个100%”扬尘管控措施,出入工地的建筑垃圾和粉状物料运输车辆实行“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管理,做好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施工扬尘应急处理,有效控制了东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实现了工地远程视频监控、扬尘监测和自动喷淋降尘联动和夜间施工监控、车辆未冲洗自动抓拍管理,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有效降低、对周边居民及环境的影响极大减少。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