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未来出行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9-12-30 10:09:2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 宇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潮流。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但是根本目的是不变的,是为了解决因城镇化过快造成的“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有温度、人性化、信息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新思路:城市规划新模式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表示,纵观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城市的扩张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人引导和规划向着各种模式发展的,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不光是建筑物,还有交通出行方式,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汽车。在此前的城市规划中,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建筑、道路等设施的分配使用都是以汽车为导向,以至于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到今天,其保有量不断高涨,并导致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介绍,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中,30%的土地是被道路基础设施所占据的,而这其中还不包括停车。而如今从全球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像中国这样快速,且质量也越来越卓越,但即便这样,仍有大量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现象,这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土木工程建设,而是以汽车为导向的发展观念带来的结果。

近年来,在分级分类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进程中,无论是新城规划,还是旧城改造的顶层设计中,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愿景。TOD模式以快速和大容量的地铁、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等公共交通为核心引领城市的更新建设,再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共同支撑城市的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虚实结合,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的出行质量。

新理念:发展共享经济

刘岱宗表示,未来出行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对汽车行业的重塑。中国大多数城市汽车的使用率都不超过10%,这意味90%以上的时间里,汽车是被闲置的或处于停放的状态。而那些资源和资产长期被闲置的行业和领域,就是共享经济最佳应用行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但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样的大趋势,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土壤。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之外的共享出行模式更多的出现,出行方式正向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变。

出行变革既是智慧城市建设落地应用的场景,也是抓手,同时还作为撬动出行行业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杠杆。从共享出行到智慧交通,借助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大量交通出行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汇集整理,并提供有价值的信号决策,不断推动交通的数字化水平。

从公共交通的共享模式,到共享经济下的共享出行模式,智慧交通、智慧出行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以技术为纽带,实现各行业、各领域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出行:自动驾驶

近年来,在出行领域炙手可热的便是自动驾驶技术,无论是传统汽车生产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将自动驾驶看作是出行行业变革的又一突破口,它将会深刻影响未来城市形态的变化。

自动驾驶技术不但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高道路安全指数,还将打破汽车仅是作为交通工具的情况,汽车或将成为生活空间的拓展,当车辆不再需要人驾驶时,这段时间可以在车里睡觉、办公、吃饭,汽车会是移动的卧室、办公室。而这些新场景反过来又会影响城市交通的通行顺畅。

因此建设智慧城市的前提条件,无疑是技术创新,但是确保技术落地应用的场景更可持续更合理才是最终的出口。自动驾驶汽车要想真正的上路,突破自动驾驶技术只是起点,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道路基础设施的运营使用,广覆盖的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识别网络的搭建,确保数据的有效流通、共享,以及更加集约合理的使用,才是构建一座智慧城市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考量标准。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共享出行的模式与自动驾驶的整合,以及不断提速的智慧城市建设只是这场变革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5G的发展与应用,将实现车路协同感知、设施智能监管和大数据交通规划等,能够进一步促进车、路、人的全域连接、数据交互和协同计算,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缓解自动驾驶车辆存在的问题,同时更集约地使用资源、更合理地分配道路空间、更可持续的应用场景,也将让出行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