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调动城市治理多元主体 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0-01-14 09:39:0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甘肃省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唐伟尧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在城市区域内的浓缩反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为实现多元共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构建政府、市民、社会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城市治理格局是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看,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是促进市民当家作主的必然选择。市民和社会组织是城市的“主人翁”。自城市出现之后,随着市场和城市的发展,市民及各类组织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城市民主协商机制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事务、当家作主的传统和制度。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有利于保障市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市民当家作主,是打造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必然要求,其历史逻辑内在相连、一脉相传。从时代逻辑看,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想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成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新时代的最强音。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契合时代主题,符合市民群众新期盼,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实践逻辑看,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满足市民群众日益美好生活期盼的现实需要。春江水暖鸭先知。市民群众对于城市如何治理、需要治理什么、治理有没有成效最有发言权。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调动市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已成为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更好了解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满意度。

调动政府、市民、社会三大主体推进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方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才能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推动形成政府、市民、社会同心同向行动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促使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城市治理。政府拥有大量公共资源,制定公共管理和服务政策,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是城市治理的主力军,在城市治理中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努力方向,以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突出的各类城市治理问题为突破口,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和执法效能,不断改善城市秩序和环境;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着力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领和保障城市发展稳步推进;坚持合理布局,全力推进市政设施和小区服务设施、场所建设及改造,完善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最多跑一次”制度,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质量,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二是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助推城市治理。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和主人。调动多元主体,关键是要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城市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机制,持续提高市民参与比例、水平,引导市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决策、主动监督城市治理工作、反映和投诉城市治理问题、提出城市治理意见建议、认真评价城市治理成效,促进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动员引导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门前三包”、市容市貌管理等要求,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乱停乱放、不乱悬乱挂等,增强文明素质,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城市文明程度逐步提高。三是发挥各类组织作用,改进城市治理。各类组织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实施力量,对于推进城市治理具有特殊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动员、引导、支持各类组织参与、改进城市治理,有效夯实城市治理的社会基础。一方面,积极动员各种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和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功能,引导民间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倡导城市治理志愿服务,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引入完善市场机制,激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有序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公共交通、便民服务设施、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等的市场化运营,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治理,并逐步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强治理合力,改善人居环境。

调动城市治理多元主体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坚持市民和社会组织主体地位,坚持正确方向、基层取向,注重问题导向、创新朝向,不断完善各类主体参与制度和机制,推动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一是在坚持党建引领中调动多元主体。坚持将党的领导和建设贯穿城市治理各领域、全方面和各环节,发挥党组织在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党建与城市治理有机融合,为调动多元主体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二是在加强基层治理中调动多元主体。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要以社区治理为重点,协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作用,健全、完善群众及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在运用科技手段中调动多元主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优势,坚持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调动多元主体相融合,在拓宽市民、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搭建参与平台上下功夫,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社会化水平。四是在推进全民守法用法中调动多元主体。依法治理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证。政府部门应整合相应组织、法学专家、律师等资源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自觉守法用法,善于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相关问题、参与城市治理,改善城市秩序,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在注重宣传教育中调动多元主体。大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采取公众开放日、主题体验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世界城市日”、“世界厕所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参与城市治理的目的、意义、方式、途径;集中开展城市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素质、增强城市“主人翁”意识,引导市民群众和社会公众自觉、主动参与城市治理工作。六是在持续探索创新中调动多元主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形势,密切关注城市发展新变化和市民群众新需求,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与时俱进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制度机制,促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履行好党和政府的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这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调动城市治理多元主体、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管理和相关部门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坚持和完善市民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城市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依托。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