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雄安的年味儿美食
2020-01-17 09:49:39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冬娈

我是雄安人,也是一个七零后。在物质还不那么丰富的年代,醋都能被我当成美食。可一到过年,母亲就变着花样地煨肉、炖鱼、摊耨耨、撒年糕、做饽饽,从小年儿开始,天天忙。

就像民谣里说的:“腊八粥喝几天,噼里啪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酥干糖和糖瓜儿

雄安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母亲早早地去赶集。回来时,菜篮子一边儿伸出一捆儿用报纸包着的细长的酥干糖和扁圆的糖瓜儿来,酥干糖们一根根斜着身子,探头探脑往外望;糖瓜们矮墩墩的,根本够不着篮子口,只好在里面囚着。无论是苗条的酥干糖,还是敦实的糖瓜儿,都是由糖稀做成的。火候恰到好处的酥香脆,火候小的色浅粘牙;火候大的色深味儿苦。

弟弟冲过去,一把抻出好几根,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嚼着。哥哥有一搭无一搭地看上两三眼,就默默走开。我走上前去拈起一根,双手一掰,酥干糖便一分为二。放回去半根,自己吃半根。姐姐最大,等我们不拿了,才下手去拿出一根来吃。

黄年糕

色泽金黄的年糕上点缀着红枣,软糯醇香,吃了一筷子又一筷子。若不是母亲怕我们吃坏了胃口,赶紧跑过来劝阻,我们根本就停不下来。

那时,为了过年能吃上黄年糕,几乎家家都会在地头种一小片儿黍子。收割后,用石碾撵掉外面的壳儿,倒在笸箩里晾得差不多时,再背到机磨里磨成黄米面。蒸年糕时配上适量红枣和一层豇豆。有道是,红配黄,色中王。而黄年糕,正含有“日子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强”的美好寓意。

现在虽然也有黄年糕,但那不是黄米面做的,而是用黏玉米面做的。不似黄米年糕的黏性纯粹,也少了几许香醇的味道。

耨耨儿

黄米面用来撒年糕,小米面用来摊耨耨儿。耨耨儿学名炉糕子。俗名除了耨耨儿,还叫冷糕、和尚。勤劳的母亲,总是将小米面在头天晚上倒进一个大瓦盆里调成糊糊,再把大瓦盆放在热炕头上盖好,或者放在地炉子旁边暖着,促使其顺利发酵。

第二天,母亲把发酵好的面糊糊端到院里,把借来的耨耨锅子一架,再抱来一抱麦秸,就开始点火摊耨耨了。母亲用小铁铲儿围着锅底一铲、一撩,半圆形的金黄耨耨便跃身旁边早就准备好的盖帘上。刚出锅的耨耨儿,软、甜、酸、鲜、香,而且这五味恰到好处地交融,就菜、蘸汤,均是美味。

炖大肉

炖大肉的前奏是杀年猪。

那时,家家养在圈里的猪还是黑猪,所以,贴春联时,几乎家家都会在空空的猪圈贴上“黑猪满圈”。后来开始养长白猪,就与时俱进地变成了“肥猪满圈”。农户们赶着自家的肥猪,到杀猪的农户家院里排队等候。

捆绑、放血、褪毛、分割,一连串的动作下来,一口猪就被大卸八块了。好肉卖钱,猪头、上水(心、肝、肺)、下水(大肠、小肠、腰子、连贴)等卖不上价儿的拿回家。有时还会奢侈一把,留下一个肘子。下水里除了大小肠单做,其它的跟肘子、上水一起在大铁锅里煮。不养猪的买了肉,切成三寸左右见方的大肉块慢炖,整条胡同都飘着肉香。出锅的大肉,放在特大号的瓦盆里,瓦盆放在不生火的套间屋里,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拿一块出来。

过年的饺子

年三十儿,上午准备一大桌子菜,大鱼大肉,平时舍不得买的芹菜、蒜薹等也都端上餐桌。美味佳肴吃到撑。

稍事休息,全家马上投入包饺子的战斗。包饺子时,除了需要包肉丸和素馅两种饺子外,还特意把几个钢镚包进饺子里面。谁吃谁就会在新年里交好运。

晚饭前,放几个二踢脚、拉一挂鞭,就着翠绿的腊八蒜,吃着香得流油的肉丸饺子时,过年特有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挡都挡不住。

忽然,一向沉稳羞涩少言寡语的哥哥“哎哟”了一声,成功把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齐声问道:“啥事啊,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的?”哥哥脸一红,说道:“牙被钢镚儿硌了一下。”说着从嘴里吐出一个二分的钢镚来,还说:“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怕吃到钢镚,结果还是吃到了。你说气人不?”俗话说,“老实孩子闷淘气”,说的就是我哥这种人吧?

我们这里的大年初一,吃饺子有讲究,早晨必须吃素馅饺子,其中以韭菜鸡蛋馅居多,还必须就着鱼吃,寓意年年有鱼(余)。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年糕、耨耨儿、大鱼大肉等,没有买不到的。幸福轻松之余,也让人有点怀念那段忙碌时光。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