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坚守“疫”线 共抗疫情特别报道之二十二疫情给垃圾分类带来哪些启示
2020-03-25 12:54:4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胡春明 王 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地协助了各地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其中,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46个垃圾分类系统建设重点城市在全面推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政策法规、组织架构、动员体系、人员配备、设备设施以及群众习惯的养成都对防疫抗疫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终将过去,检视垃圾分类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以及暴露出的问题,将对未来垃圾分类工作带来哪些启示呢?

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抓手

生活垃圾分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变革,对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着积极显著影响。各地在基层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搭建起社区基层治理平台,在实践中形成的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打通社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社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释放出了强大的动能。以广州为例,一些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宣传、上门指导等方式,走街串巷推广垃圾分类,消除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隔阂,与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论是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废弃口罩,还是引导居民申报健康情况、加强日常防控等措施,居民们都非常配合,使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垃圾分类工作的其他成功经验,如党建引领、联席会议制度、志愿者带头、全民参与等都可以在城市管理的其他方面发挥功效。因此,短期内疫情的蔓延可能会对垃圾分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疫情过后国家必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而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抓手,势必将保持推进态势,全国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垃圾处理原则有望真正实现。

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建设

疫情防控期间,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设备大显身手,特别是垃圾焚烧设备功效尤为显著。作为城市垃圾的末端处理设施,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混烧简单处理后的医疗废弃物,成为了此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设施。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倬舸说,新冠肺炎疫情将增强社会对垃圾焚烧发电的认知,推动更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理政策或标准出台,促进国家各类固体废弃物主管部门之间的融合和交流,对于打破部门壁垒、实施大固废一致化管理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李倬舸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智能化进程。垃圾焚烧发电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各类分布式传感设备和无人智能化作业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极大改变现有焚烧厂的作业模式和作业工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垃圾焚烧全自动控制技术和环保排放调控系统的研发应用也将使焚烧厂运行更加稳定、可靠、连续,实现焚烧厂“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更亲民”的目标。下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传统工厂融合应用、打造高度智慧工厂将是垃圾焚烧电厂的研究方向。同时,企业也会推动政府、行业协会加快出台可操作的垃圾分类、固废协同、全链条监管的政策和标准。

日前,广西发布《广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30年实现全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90%以上,并形成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发电无害化处理体系。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垃圾焚烧发电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但随着竞争格局的改变和运营成本的提高,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痛点难点凸显,企业压力增加,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的兼并购行为更加普遍,各细分领域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有很大提升。企业应围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升级改造、污泥处置技术、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危废处置技术等新兴业务的技术突破进行研发,加大技术研发的设备、资金、人才投入,构建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

加速推进“两网融合”

作为城市居民,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居住区的垃圾桶一天被无数次翻捡,有价值的垃圾被拿走,剩下的垃圾狼藉满地,这种现象在垃圾处理的前端收集、中端转运以及末端处理各个环节都非常普遍,即使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后,这种现象依然没有绝迹。而疫情防控期间翻捡生活垃圾,不仅对拾荒者个人十分危险,而且对社会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

2月14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生活垃圾管理的通知》指出,各地要高度警惕和重视翻拣生活垃圾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潜在风险,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期间翻拣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全面禁止翻拣生活垃圾等拾荒行为。各地要充分发动各社区、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有针对性地对本社区、小区(单位、院落)的环卫保洁人员、日常拾荒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加大提醒告知力度。要加大对翻拣生活垃圾等拾荒行为的劝导和查处力度,对拒不听从规劝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这是省级主管部门首次对“捡破烂”这一行为的明文制止,表明垃圾分类主管单位已意识到拾荒对环境卫生、公共卫生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弊害。

疫情防控期间,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也严禁相关人员翻捡生活垃圾,要求各县(市)区环卫企业提醒、劝阻环卫工人及其他拾荒者翻捡果皮箱、垃圾桶、垃圾收集房、垃圾中转站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卫生填埋场内的生活垃圾,禁止把翻捡出的可回收物拿去售卖,防止发生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

禁止拾荒者翻捡生活垃圾,既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两网融合”的必要步骤,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为促使拾荒者消失的契机。

垃圾分类工作推行以来,许多城市都尝试了“两网融合”,即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相融合。2016年7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将“再生资源回收”这一管理职能划入职能范围,使北京市垃圾处理格局发生了改变。长春市也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将再生资源管理职能由商务部门调整到城市管理部门,开展“两网融合”,便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协调开展。

近年来,拾荒者蜂拥垃圾填埋场的情景已经大大减少,这得益于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以及垃圾焚烧处理比例的上升。

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通知,让业界看到了促使拾荒者消失的契机。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全国其他省份也都效仿出台类似政策,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如果再把这个效果常态化,拾荒者就可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曾撰文指出,日本生活垃圾处理也曾有“两网”。为有效管理拾荒者,日本在1953年到1954年还要求拾荒者进行注册并获得许可。日本拾荒者在20世纪60年代突然消失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和契机则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强制实施了固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垃圾、禁止在垃圾桶中翻捡垃圾等措施。

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指出,希望这次疫情能够让全社会更加意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垃圾源头分类,使“拾荒”失去其“减量分流”的必要性。也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意识到拾荒者翻捡垃圾的潜在风险及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干扰,借势将可回收物从源头分类投放开始就纳入统一规范管理,从而逐步消除拾荒现象。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