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以“美”营城 以“新”赋能 都江堰市探索公园城市“人、城、境、业”绿色发展新范式
2020-04-07 13:22:38    作者:杨心怡 王皓 黄马

都江堰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两个率先”目标,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彰显“一公三生”公园城市内涵,推进川西生态田园与现代旅游城市相融互动,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全力推动生态文旅资源转化为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势能,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一江春水

以“美”塑城 引领绿色“新”理念

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未来,以原真美学营造风貌景致,以品质功能提升营城价值,以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树牢公园城市营城发展新理念。

一是国际标准引领。委托清华、同济等一流高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全域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开展大熊猫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全球招标,聘请石川幹子等知名设计师为公园城市建设顾问,吸收借鉴园林景观建设、绿色建筑设计等国际顶尖理念和路径,塑造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城市格局。

二是原真美学引领。坚持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迁原有建筑遗迹“三不原则”,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等方式,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在“灌区映像”林盘景区引入“蓝城文创”、萤里馆等文创项目,建成“聚源竹雕”、灌区文化陈列馆,再现灌区景象,焕发天府农耕文明时代价值。

三是文化传承引领。构建富含“山、水、道、熊猫”文化特色的人文场景,形成“一绿道一主题”格局,加快建设现代高科技治水博物馆、李冰纪念馆等文展场景,精心打造中国田园诗歌小镇、川西音乐林盘等蜀风雅韵、田园文创典范,持续办好清明放水节、李冰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

屏幕快照 2020-04-03 上午9.23.37.png

灌县古城

以“美”化境 构建绿色“新”空间

遵循道法自然、厚植生态本底、倍增秀城底蕴,致力重现“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盛景。

一是拓展生态空间做“加法”。编制《都江堰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25年)》,构建 “一山、四纵、五横、九河、多园”绿道网络体系。高品质实施锦江绿道都江堰段建设,新改建三级绿道190公里,开工建设占地达2800亩的天府源湿地,新增绿地1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森林覆盖率达60.2%。

二是优化生态环境做“减法”。坚持“双限双减、双提双优”规划提升策略,主动缩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启动347平方公里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勘界定标,全市95.93万亩林地纳入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红线。围绕减少污染目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发起成立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察联盟”,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成都应急水源、紫坪铺水库水质达II类标准,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

城市绿道

三是塑造景城共生做“乘法”。统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景观塑造,推进“增花添彩”,打造安龙海棠花、天马玫瑰花、大观问花村、向峨彩叶林等观花赏叶基地,锦江绿道、蒲阳河绿道等沿线遍植花卉,布局休憩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空间,都江堰大道、西街、幸福路获评成都市“最美街道”,实现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的“相乘”提升。

四是重拳整治违建做“除法”。围绕锦江绿道都江堰段建设,实施2183户沿河两岸棚户区改造,整治违建3.1万平方米,整改“大棚房”901亩。聚焦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全力攻坚违建别墅问题,预计拆除违建近20万平方米、实施整治整改4万平方米,把绿色还给青山、留给后代。

以“美”兴业 转化绿色“新”动能

顺应市场规律推动模式创新,探索以公园城市理念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经济精明增长、场景立体营造,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都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

南桥广场

一是聚焦全域旅游发展。围绕“大旅游”创新产业链、培育生态圈,优化调整四川青城山旅游装备、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三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制定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整体开发方案等,出台产业功能区配套政策,吸引融创、绿地、蓝城、奥特莱斯、华西五粮液国际医养管理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入驻,康检疗养、生态旅游、文化娱乐、乡村休闲、旅游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19年,全市新签约33个正式协议项目,总投资达359亿元。

二是聚焦消费场景营造。抢抓成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城市重要契机,遵循商业逻辑,加快打造“青城山景区+奥特莱斯购物公园”“融创文旅城+熊猫之都”“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三大主力商圈,构建“公园+”“景区+”“林盘+”“体育+”等多样消费场景,提升打造6条主题文化街,“水街·川西印象”列入成都市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试点,2019年接待游客2618.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08.1亿元。

屏幕快照 2020-04-07 下午1.19.49.png

美丽乡村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出台补改股等政策措施,鼓励群众运用自有住房、宅基地参与川西林盘打造,串联“七里诗乡”“灌区映像”“天府原乡”三大乡村旅游组团,培育“坐忘”等精品民宿38家,创建玫瑰花溪谷等3A级林盘景区7个,胥家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七里社区”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以“美”育人 共享绿色“新”生活

围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品质功能优化、绿色低碳生活。

青城山

一是巩固提升社会治理。抓实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加快智慧城管构建,建成智慧治理中心,启动2个国际化示范社区建设,新建123个平安智慧小区,7个社区获评“成都百佳示范社区”,柳街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制定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构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和“快旅漫游”交通体系为重点,启动成灌快铁都江堰、青城山两个枢纽站TOD开发和都江堰-四姑娘山观光轨道交通建设,成都嘉祥、三幼、泡桐树小学、万汇国际学府,成都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相继落户。

三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在全省各区县率先编制低碳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设和成品建筑。鼓励共享电动汽车投放和充电桩建设,推动“新能源公交+共享单车+天府绿道”的慢行系统覆盖城区,城乡公交网络覆盖率和公交车出行分担率分别达95%、15%,现代城市生活与节约社会理念相得益彰。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