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公共防疫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亲历疫情的几点思考
2020-04-07 10:30:27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 翀

随着湖北省、武汉市的疫情逐步控制,一批又一批兄弟省市医务人员陆续踏上了归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挥下,湖北省与兄弟省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携手战“疫”,至3月18日,全国本土新增病例首次清零,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疫”胜利。疫情终会过去,国家定会重现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从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得到什么?有哪些环节可检讨改进?笔者从一个亲历疫情规划师的视角,对社区治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疫情防控形势下

要更加优化社区治理

回顾本次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作为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治理要克服存在的问题,优化治理能力。

社区是基层居民自治的组织,由街道办事处领导指挥,直面千家万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政策、要求最后都需要社区来落实。以此次疫情防控为例,实际上有两个主战场,一个是数以万计医务工作者战斗的同济、火神山、雷神山等各个医院以及方舱隔离点;另一个则是遍布全城的社区,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准确排查疑似病例并采取措施,是战“疫”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社区是落实各项政策要求的那一根“针”,微小但重要。从一般社区的工作人员规模来看,少则七八人,多则10余人,这些社区工作人员要管理和服务数千人乃至上万人规模的社区,要执行疫情管控、居民生活保障等任务,只能通过贴公告、微信群发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平日做些简单的民生服务尚可,执行“战时”管控与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此次疫情,社区工作人员与普通老百姓一样,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支撑社区工作人员不停奔波的是责任心,但再强的责任心也可能被未知的感染与时刻存在的恐惧击碎,社区工作人员只有以医疗专业知识构筑坚固的生理、心理防线,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社区的战斗力。

开展复工复产组织工作

社区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下,全国的主要工作除了继续坚持严格防控疫情以外,还需要逐步恢复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正常秩序,全面有序地复工复产,那么社区治理领域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充分授权。复工复产的前提是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组织,特殊时期需要加强生活保障、交通管控、保洁消杀等工作的统筹,各个社区又存在居民年龄结构不同、就业结构不同、交通方式不同等差异,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建议在上级制定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授权社区开展复工复产的协调组织工作。

补充人力。建议继续坚持干部下沉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区的协调与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特殊时期社区人力资源不足的短板。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将干部下沉与充分授权社区两项措施紧密结合,将会起到1+1>2的效果。

专业支持。当前,疫情扩散已经被遏制,在武汉,大量确诊病患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痊愈出院,并度过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回到社区。加强社区医疗技术力量、开展社区病患随访有益于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

改善社区治理应以人为本

让权力技术下沉

总体而言,疫情暴发这种极端现象揭示了一些我们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不足,基于对社区治理不同阶段面临问题的基本认识,未来可以在以下方面改善社区治理,从而有效防范和应对类似的问题。

首先,权力下沉,建设责权对应的社区。一个城市的一般社会治理组织层级包括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在互联网时代,以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为目标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扁平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城市内部的四级体系在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方面,存在决策慢、响应效率低等问题,在此次疫情中尤为明显。因此,精简层级,赋予社区与其责任相对应的权力,做到社区责权对应,是未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基础。

其次,技术下沉,建设服务高效的社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短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还在路上。

引导医疗资源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流动,使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成为分级诊疗体系的中坚力量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效果的重要支撑。同时,未来不仅在医疗领域,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也需要技术下沉,为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提供更全面、更坚实的基础。

最后,以人为本,建设有温度的社区。从现况来看,社区规模太大、服务人口太多,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社区很难开展及时而有效的响应。如今的人们崇尚技术改变生活,但从此次疫情发生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冰冷的电子公告牌、泛滥的移动端信息并不能替代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的面对面的抚慰与帮助。

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师都要认识到城市安全不能仅仅依赖硬件建设,有温度的社区才是有韧性的社区,构建有温度的社区才能构建有韧性的城市。在空间规划中合理确定社区的规模,优化社区布局,完善社区设施,从而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提升社区的温度,是城市规划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