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罗 亚:以疫为镜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入下半场
2020-04-20 16:22:28来源:中国建设报

罗亚.jpg

罗 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按照国务院部署,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从试点到全国推广已经经过了700多天,目前有329个城市与国家系统实现了对接,通过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运行,审批服务效能逐步提高。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服务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的函,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网上办”,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两不误”,确保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这要求我们不断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助力改革走向深入,让城市的经营更有品质。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及其支撑信息化建设,我和团队做了大量的持续性研究,参与了2个省和13个地级市的具体实践,支撑了覆盖42个市/州、3800余个区/县、5万余用户的工作,并基于这些工作形成了部分思考和感悟。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上下半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上半场是国务院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的自上而下确定改革目标、牵引改革方向、落实改革举措、管控改革成效。此次疫情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各地上半场改革的成效,检验着改革工作是否通过由“管”到“服”的理念转变因地制宜落实“四个统一”要求,能不能通过建立业务全覆盖、链路全贯通、层级全联通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从多规合一、并联审批、技术审查、协同监管、互联互通让数据线上跑路,到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下半场则是各地由响应改革要求转变为主动推进全方位的治理数字化转型,强化服务“一个窗”、治理“一块地”、协同“一条链”、共享“一个库”,让业务优化搭桥、数据治理连线、技术转型引路、应用创新落脚,推动形成即时感知、高效协同、前置服务、智能核管、精准分析的城市全链条运营模式。此次疫情也是一次“契机”,数字化转型能力决定着改革的纵深,各地都迫切感受到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助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升维技术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政府的管理提质增效。

“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生态深度优化

理清和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事项是快速落实和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对外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业主少报、少填、少跑、快办;对内可快速转变各审批部门职能、提升效率,让各部门在统一的机制下协同高效审批、主动服务。

一方面,基于“减、放、并、转、调”,深化审批流程优化和标准化工作,为企业设计便捷的窗口、为政府部门设计高效管理的归口、为第三方机构设计提升价值的入口;另一方面,进一步转变理念,将“不见面审批”由聚焦“让群众少跑路”转向全链条的不见面协作,由偏结果数据汇交的信息共享到全层级立体的线上“云”协同,由专项改革局部效应到发挥多项改革的叠加效应。

搭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信息化高速路

采用“统—并—统”的审批办公模式,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形成全栈应用支撑:以一张蓝图为支撑,实现一个城市一套底板数据、一个参考基准;通过业务协同,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变为以规划为中心,加速项目落地;通过夯实“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工作模式,促进审批协同,缩短审批时限;通过多评合一、方案联审、多图联审、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技术审查改革应用,实现审、批分离,确保技术审查服务的质量;通过全过程监督监管实现事中事后监管,构建行政监管、风险监测、信用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通过应用移动化建立脱离时间空间限制的管理闭环,提高审批效率。

创新“人、地、项、楼”应用模式

基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3对象、4阶段”,在打通项目的策划、投资、立项、方案、合同、施工、竣工、确权各个环节的基础上,衔接以“地”为中心的空间管理方式,强化地上建设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机制,从而形成以“人”为核心服务、以“地”为治理锚点、以“项”为审批基础、以“楼”为管控要素、以“智”为突破方向的数字化应用生态。

技术升维促进改革提速

引入云计算、数据仓库、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BIM/CIM(建筑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的数字化转译,通过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向微服务转型,解决跨部门、多层级、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管理、高并发系统性能问题、大量系统对接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完整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支持集群环境、云环境部署模式,形成装配式的快捷交付部署模式;通过业务数据进行抽取整合,形成可分析、可监管、可共享数据仓库;利用基础平台的优越性,可实现API(应用程序接口)注册、路由、安全、监管;支撑从桌面端到移动端再到大屏端以及智能终端的多端应用;同时支持多模式下单点登录集成技术解决方案;引入区块链思想,应对不同时空变化下的项目的唯一价值追溯和确认。基于上述技术体系,建立工建专题的政务服务“技术中台”,通过持续的能力输出,让企业有利、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百姓有益。

数据治理夯实数据资产价值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本身就需要利用好各部门、各环节、各条线、各系统产生的数据资源,打通多源异构数据,完成数据清洗、数据归类、数据关联,再对数据加工、处理、集成、计算、建模、分析等,完成数据开发。通过数据融合、分析数据“血缘”、构建数据标准、控制数据质量,勾勒数据标签画像等,沉淀出标准化的数据资产,输出数据服务、数据地图、关联图谱等。最终通过数据中台,支撑自然资源前台应用的敏捷响应、灵活创新,最大化数据资产价值,助力实现数字化的决策优化、业务创新,最终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以助力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创新,通过数据驱动改革走向快车道,数据驱动、数字赋能、数化未来。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进入到下半场,信息化将起到举足轻重作用,这也是“新基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释放发展新动能方面,各地将呈现更有特色、不断突破、持续演进、快速变化的新常态。这将更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更有利于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更深化落实“放管服”,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的目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助推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业务管理新模式、构筑项目审批新生态、建立政务服务新范本,形成新型的城市经营方式,在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城市也将更有温度。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