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社区食堂破养老“食”事难题
2020-05-13 11:39:46    作者:张佳丽

临近中午时分,在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天宝养老院食堂,打菜师傅们正抓紧对外卖午餐进行装盒、打包。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作为社区“为老服务工程”一部分的社区食堂逐渐有序恢复营业。

为老服务破难题

天宝养老院食堂是嘉兴路街道两个社区食堂之一,也是虹口区设置的35个市民驿站服务点之一。天宝养老院食堂不仅为养老院几百位老人提供餐饮服务,还成为附近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就餐场所,同时承担了为社区独居、行动不便老人送餐的工作。

4.jpg

在上海,社区食堂遍布虹口、浦东、长宁等多个区。2019年,“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这是继2008年之后,上海再次将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据报道,截至2019年,上海全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有800多家。2019年上海发布的《关于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社区养老助餐项目,到2022年,全市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数量不少于1600个,“长者食堂”不少于400个。

作为特大型城市,在上海,特别是在中心地带,随着弄堂口和街边小餐饮店日趋减少,传统的“路边摊式”早餐由“常见”变成了“罕见”,年轻人纷纷涌进西式快餐店。而对中老年群体而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则压缩了在弄堂口早点铺子里闲聊的时间。

据服务于天宝养老院食堂的光明服务集团总经理助理孙严介绍,社区食堂对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老年群体而言,是“使他们回到传统意义上‘早餐时间’”的场所,不仅解决了就餐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社交场所,某种程度上重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的邻里关系,更具有人文情怀。

孙严表示,现代家庭中子女离家、老年人独居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化养老已成为趋势。而一日三餐却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一道难题,主要体现在老年人单独在家做饭不方便,就餐人数少还容易造成浪费。如何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题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社区食堂作为为老服务的一部分,可以提供安全卫生的餐食和就餐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

此外,根据《关于提升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相关内容,上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健全“15分钟送餐到户”的助餐配送体系。多数社区食堂是在政府支持下,由街道、社区共同参与建立起来的,配置设施设备较为齐全,很多社区食堂都配有阅览室等休闲娱乐场所,除了就餐外,社区老年居民往往喜欢到这里参与群体活动。

助老又便民

孙严说:“天宝养老院食堂目前提供一日三餐,早餐是馒头、点心类,中晚餐则是套餐形式。”据了解,晨练的社区居民、附近上班的“白领”以及街道的环卫工人、交通协管人员都是食堂的就餐人群,其日均服务达1500~2000人次。据介绍,疫情暴发后,天宝养老院食堂暂停了所有对外服务,仅为养老院几百位老人提供餐饮服务。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3月底,天宝养老院食堂恢复餐饮打包服务和外卖供应。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好转,天宝养老院食堂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分流、分批店内就餐。

社区食堂不仅遍布上海,在杭州、济南、太原等城市也逐渐“开花”。

据了解,按照山西省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的原则,太原社区食堂主要推行公建民营模式,为“一老一小”提供日常健康饮食,成为一项重要惠民工程。

太原市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夏同杰表示,社区食堂将提升政府在百姓心中的满意度。社区食堂就在老人身边,解决的是大多数有老人家庭的吃饭“刚需”,这项民生工程无疑可以极大提升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同时,社区食堂还有利于社区功能完善和相关政策宣传。作为老年人的聚集地,社区食堂同时可以成为政府和社区政策的宣教地,融洽邻里关系、沟通信息的有效桥梁。此外,社区食堂以营养健康的餐品、便捷舒适的服务和合理低廉的价格为社区居民提供餐饮服务,必然能增强广大社区用餐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食堂”不同,孙严表示,社区食堂是在政府推动下、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一种形式,将成为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社区食堂不仅要成为社区居民的就餐场所,还应该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成为服务社区的重要“终端”之一。


网友评论
 Top